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她心靈的深處,是無比感激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

是父母養育了她,是父母成全了她和毛澤東的婚姻。她多想說一些體貼母親安慰母親的話語,但母女之間,是又無需多用言語來表達的。楊開慧站起身來,輕輕地撫一撫母親的肩膀——她的心不由一顫,哦,母親好瘦啊!——然後輕聲地說,“那好吧,媽媽,等會孫嫂就熬好了中藥,您先獨自歇息一會吧,坐了這麼久的車,您有些累了。”

說著便走進自己的臥室裡去。

三、

楊家在當地的親朋故友特別多,到這裡來一是便於隱蔽。二是自從“馬日事變”發生後,長沙城區經常戒嚴,讓楊開慧母子們住在城裡,實在不放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澤東剛剛在武漢參加完中國共產黨的“八七”會議,他作為黨中央的特派員,又來到湖南,身負發動湖南農民暴動的重任。在回到長沙的那些日子裡,當時,白色恐怖籠罩著長沙城,到處有敵人的耳目,可謂危機四伏。他白天在屋子裡睡覺,黑夜悄悄潛出去,與湖南省委一些負責人商討工作。

為了安全起見,毛澤東將一家老小送回了板倉。

其實當母親問起潤之會不會在板倉住下來時,楊開慧沒有對母親說出實情。毛澤東常常對她說的一句話是:“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實際上也是在暗示楊開慧,他們所從事的事業隨時都有犧牲生命的可能。希望開慧能夠理解。聰慧大義的楊開慧何嘗不懂得毛澤東的心思呢?但她不願意讓年老體弱的母親擔驚受怕。毛澤東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其實楊夫人一概不知。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板倉送別(4)

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就出生在這裡。她想,當年母年生下自己的時候,也許正是自己現在的廂房。學識淵博的父親給女兒取名開慧,號霞,字雲錦。楊開慧想,父親為什麼給自己叫霞,叫雲,莫非要讓自己像天上的雲和霞那們飄拂?母親向振熙,是一位勤勞樸實的婦女。哥哥楊開智只比自己大兩歲,在開慧不滿三歲的時候,父親懷著濟世救民的抱負,遠涉重陽,出國留學去了,楊開慧在媽媽的扶養下度過了溫暖的童年。

楊開慧七歲的時候,父親從國外來信,一再囑咐媽媽,要讓開慧上學讀書。當年板倉衝的女孩子還沒有過上學讀書的,楊開慧開了風氣之先。她家對門的楊公廟,正是一所初級小學。學校破例為楊開慧等七個女孩子單開了一個班。她在這所小學讀完三個學期,就轉到了長沙縣的衡粹女校。校長曾留學國外,思想進步,有時給學生講日本的明治維新,講法國的工業革命,還講廣州起義黃花岡七十二烈士。講辛亥革命和孫中山,講譚嗣同血灑京城,給學生們灌輸初步的革命思想。後因該校遷至長沙城,楊開慧又轉到麻林橋附近的縣立第一女子高小,一直讀到畢業。

楊開慧12歲那年,楊昌濟從國外歸來,受聘於湖南省第一師範任教員,全家從板倉搬到長沙城裡。在離一師不遠的天鵝塘住了下來——天鵝,也是飛上天空的鳥,和雲霞一樣——父親在家門口釘了一塊銅牌,鐫刻著“板倉楊”三個隸書字。“板倉楊”,當時年幼的楊開慧盯著那三個字發了好一會兒呆,父親將這板倉兩個字寫在門口,就等於將故園板倉搬到了這裡嗎?

板倉楊寓從此也成了父親的學生們常來的地方。

楊開慧嫻淑端莊,聰敏好學。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讀書自學。當毛澤東、蔡和森、陳昌等來家向父親請教時,她總是搬一張小凳子坐在旁邊,聽他們談論治學、做人之道,探討歷史興衰,救國救民的道理……漸漸熟悉以後,楊開慧還參加了毛澤東組織的登山和郊遊活動。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像對待小妹妹一樣呵護著她。

後來,因父親接受了北京大學擔任倫理學教授之聘,17歲的楊開慧隨全家遷居到了北京。住在地安門豆腐池九號,門口依然掛著一塊寫著“板倉楊”的銅牌。楊昌濟因身患重病,曾在家調養並數次住院治療。在此期間,無論老人在家調養還是住院接受治療,楊開慧都一直陪伴在父親身旁,侍奉湯藥,並給父親讀書讀報。不僅有每一期新出的《新青年》雜誌,還有《紅樓夢》和《玩偶之家》這些中外名著。楊昌濟曾對友人感嘆道;“吾有這樣一個女兒,真乃人生之大幸也。這乃上蒼恩賜於吾啊!”

1918年,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京,先去豆腐池的板倉楊寓看望楊昌濟先生,並在楊家住了好幾天。楊先生和楊師母見到毛澤東十分欣喜,並且幫助他妥善地安排好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