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遞京問罪。諸清將見大功垂成,即陸續班師回京。三藩既定,中國十八省,並關東三省,皆屬大清輿圖。惟臺灣一島,被鄭經佔據,後經病死,其子孫陸續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康熙帝既平海內,又想征服蠻夷。先從俄人入手,於是即令都統郎坦,偵探俄城形勢,後遂出兵。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訂約修好。二十九年,出長城,攻蒙古三部,親征往還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內部附。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將允扔廢黜,立意不立太子。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歲了。大學士九卿等,方擬明年是聖上七旬萬壽,預備大慶典禮,誰料人有旦夕禍福,康熙帝竟患起病來,漸漸沉重,服藥無效。次日,帝到暢春園,諸皇子隨駕前往。過數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內。

命他傳旨召十四皇子入內,只是舌頭蹇澀,說出十字便停住,又說出四子二字。隆科多出來,即遣宮監去召皇四子胤禎。次早四皇子至暢春園,見過母舅,隆科多即入內請安。康熙帝見他來到,手指胤禎說道:“好好。”只此二字,便歸天去了。

諸皇子大加痛哭。隆科多說道:“請諸阿哥收淚,聽讀遺詔。”

便讀道:“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統,著繼朕嗣位。”皇四子隨即皇帝位,悉遵舊章治喪。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而崩。四皇子胤禎即位主喪,次年改元雍正。

雍正登位後,召王大臣文武入宮,王大臣等到了宮內,見雍正南面高坐,忽諭眾官道:“皇考在日,至晚年儲位未定,心中常不定,朕想明立,恐他兄弟爭奪,弄出大禍,朕想出一條計來,將擬定皇儲詔旨,親寫密封,藏在匣內,放在這正大光明殿匾額後面,可好麼?”王大臣道:“臣等安敢妄議。”於是雍正命諸臣退出,只留總理事務大臣在內,自己密書太子名字,封藏匣內,令內侍緣梯而上,將此匣懸在乾清官正中正大光明匾後。後來雍正晏駕,開匣方知立儲已畢。

忽接到四川總督年羹堯八百里緊報,青海造反。青海原在西藏東北,此時青海首領達賴渾吉欲謀獨立,想脫清朝關係,暗約策妄阿布坦為後援,大舉寇清。兵部侍郎常壽由青海奔來奏聞,雍正帝只道青海內亂,仍命常壽前往調停。常壽一到,即被丹津拘留。川督年羹堯聞報飛奏,雍正帝即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提督嶽鍾棋任奮威將軍,率兵往討。兵分二路,率兵前進,勢如破竹,斬首萬級,直逼青海。丹津聞報大驚,送出清使,上表請罪。清廷不準,催羹堯進兵。嶽鍾祺請道:“青海地面寥闊,寇眾無多,我軍四面合攻,賊眾諒無一遺。”羹堯然之。果於雍正二年五月,遂定青海。年、嶽二督奏凱班師,回朝敘功不提。

且說雍正帝本是薄悻主,他見外患已平,恐怕國內生出事來,想出一條毒計,欲把功高位重之臣盡行除去。先把兩兄貝子允糖、允礻異、允祀,捏他種種不法,將其拘禁。並將為帝劃策的一律處死,免得後來洩漏。太傅年羹堯因少年為帝扶持,又兼功高,未免驕恣。一日旨下,帝遂降他為杭州將軍,又連降他十級,罰他看守城門。他在城門裡,守得格外嚴密。王大臣又將他行為奏明,共成九十二款,雍正帝遂把他正法。哪知都察院先生劾隆科多庇護年羹堯,又奏他大不赦之罪,旨下只戮其本身。後又有多少文臣武官,稍涉嫌疑者,均受株累。雍正既將一班人犯懲辦,遂覺得意,寡情之人,無逾於此。自雍正四年至九年。苗人不服王化,鑲黃旗鄂爾泰費盡苦心,苗人方始歸命,開闢苗地二千餘里。到了十三年,苗人又生變端。

鄂爾泰,因苗人復叛,心中也自不安。其時正在府中晚餐,忽見宮監奔入,報稱皇上暴病,請大人立速進宮。鄂爾泰連忙入宮,正值皇后已到,鄂爾泰上前揭開御帳,不覺哎呀一聲,急將帳放下,其時莊親王、果親王皆到,一面奏議後事,一面請太子嗣位。遂將匣取下,開啟一看,當即宣讀,乃是“皇四子弘曆繼朕登位”二語。是時皇太子弘曆等入宮奔喪,隨即奉遺詔,命莊親王率大臣奉弘曆即位。次年改元乾隆,是為清高宗皇帝。

乾隆即位後,朝政寬平,宗室人等凡被拘禁,一律釋放。

封允礻我等公爵;自己兄弟,皆封親王;在朝王大臣及外省官員,均加一級。功勳故舊,官吏小民,無不頌當今仁德。只因雲苗復叛,未曾平靖,召回張照哈等治罪。另授張廣泗七省經略,節制各路軍馬,擇日出師前進。到了苗境,約歷兩月,已定苗疆,海內承平。乾隆帝乃偃武修文,四夷入貢,八荒稱臣,真是太平天下,別有一番景象。迨至乾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