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音梵唱的經書背後,抄錄之人也許是一個剛剛剃度的小沙彌,也可能是一個凡俗信眾。這樣的經書雖然文字沒有錯漏,可那真正的法門並非簡單藏於橫折撇捺或字裡行間當中。
唯有那些獨顯神異的經書,或由經年苦修的僧人秉持心念書成,或由大德高僧以精深佛法加持,甚至是那些已經修成了果位的大能注入佛韻,才能有王鯉“聽”到的那些或大或小、各不相同的異象。
此一步,便已經將諸多僧眾排除在外。
蓋因此類經書十分稀有,向來傳承有序,外人無法觸及,僧人也難得一見。
其次,就算真有一、兩本佛韻經書意外流傳於世,也很難被輕易看出異常,如同王鯉現在所持的《妙法蓮華經》第五卷,哪怕是在這白龍寺裡不也是未曾受到重視,多年來只是和其他六卷普通經文擺在一起麼?
最後,即使有人發現了這一卷經文的獨特與珍稀,也並非抱著它沒日沒夜地苦苦參悟就能領悟法門。
世間萬千佛門聳立,流傳至今無可計年。
此類經書稀世少傳,但諸多寺廟或多或少也有繼承。
而在如此條件下,歷年來,也未曾聽聞佛門中時常有人從佛經裡悟出修行之法門。
那些修行多年已有所成的僧人,倒是能夠花費時間從中慢慢提取出法門來,可這般作為卻已經不是“經中悟法”的範疇了。
換言之,經中悟法所言非虛,佛門妙法確有其事。
然而,於絕大多數佛門僧眾及修士而言,現實仍舊無比明確——
經是經,法是法!
否則,這偌大的藏經閣也沒必要分出不同樓層,將不同典、籍、經、法分別置於不同區域,並且限制某些樓層的出入。
一番交流過後,王鯉身上又匯聚了眾僧的目光。
清正方丈緩聲道:“經中悟法,首先需要參悟經之本意,而後定心入空,與經韻相合。若是凡人,自然按部就班,若是修行有成,必須返璞歸真,以凡人之心參悟。說起來,凡人反而比修行中人更有優勢。可經韻偏偏自晦不顯,凡人既然都無法察覺,又如何能夠體悟呢?”
這便是自古以來少有人能夠完成經中悟法的最大原因了。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千年以前,玄信祖師僅入門三日,便於金剛經中悟出佛門真法,彼時梵音天降,金剛顯身,數日而不絕。”
玄信祖師,千餘年之前的人物,也是白龍寺距今活躍時間最近的一位傳奇祖師,提到這位祖師,眾僧面上皆是崇敬。
王鯉也跟著輕聲誦唸阿彌陀佛。
清正方丈:“王鯉。”
“弟子在。”
“世間佛寺萬千,自古以來,便將能夠經中悟法之人稱作‘天生佛子’,此等人物,一旦出現,入門後必將得到全寺傾力培養,未來更可入西方佛門聖地雷音寺受我大教之傳承,弘揚佛法,慈悲度世,功德天成,可證果位。
你,可願入我佛門?”
這一次詢問,顯然與上一次不同。
雖然清正方丈語氣不變,但又順理成章地給王鯉普及了好處,雖然沒有落到實處,可正因如此才更加引人遐想。
試問,身為凡人,突然得知自己居然是“天生佛子”,不但能得到整個白龍寺的傾力栽培,未來還能進入佛門聖地雷音寺,此間際遇,如何不令人心神顫動?
然而。
王鯉想到的更多,既然入門後能夠得到佛門這麼多的優待,那俗家弟子之說就可直接免去了,而且,未來再想還俗,那就真如做夢一般。
總不能讓你吃幹抹淨後提上褲子轉身就走,別人還笑吟吟地送你出門吧?
怕是要直接送你上西天。
所以說,清正方丈隱晦的提醒,反倒愈發堅定了王鯉的追求。
還是那句話:出家是不可能出家的!
那廟裡的廣力菩薩,時刻提醒他回憶起西遊記。
西遊裡的佛門,無論是原著還是衍生作品,都算不得真的正經,還有腦袋裡抹不去的封神演義,更讓他對佛門敬而遠之,哪裡還能出家為僧將來自己送上西天雷音寺去?即便白龍寺給他的感覺尚可,可他真正認識的白龍寺僧人也只有淨緣師父,至多加上一個清池。
旁人如何,尚未可知。
縱使再退一萬步。
他上輩子還沒結婚就草草結束了一生,好不容易再有一次機會,你們卻又讓我當和尚?
誰也別想阻止我娶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