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便不敢再進谷了。那百花谷就在正北方,我勸你還是繞道好了。”
肖逸聽罷,忙謝道:“多謝大哥提醒,我省得了。”
告別花農,他卻並未改變方向,仍是徑北而上。如今,他修為也算不弱,聽了這等侵害鄉民之事,又怎能坐視不管。
又行了三五里,忽聽得山中又有人歌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肖逸倍感驚歎,自語道:“這些農家弟子遠離是非紛爭,樂享田園生活,倒令人羨慕得緊。”但見那歌者正在田中鋤禾,仍是個十足的農民,便也不再打擾,悄聲路過。
此時,他對農家看法已大有改觀,但想道:“被認為粗俗的農家,亦有這等驚世之言。諸子百家,包羅永珍,不知積攢了多少先人的智慧。今後,我當多行體悟,多學多識才是。”
但凡聽到山間歌起,肖逸便駐足傾聽,一路上,聽了不少田園詩歌。只覺得歌中意境深遠,令人嚮往之餘,又頗受鼓舞,實是受益匪淺。
一路無話,行了五十里左右,但見前方出現一座大山。這山與百萬大山中的山峰相比,實在稱不上一個“大”字,但是在這等丘陵地帶,卻顯得十分突兀。
山下有一深谷,上空與雲霧瀰漫,看不清谷中情形。清風徐來,但覺風中夾帶著濃濃的藥香味,應是那百花谷沒錯。
肖逸道:“能為百家做點好事,也不枉這身修為。”遂向著百花谷行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