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章 農家

肖逸發了一陣呆,才收拾心情,向著九州行去。︾,

因銘冉之死尚未定論,無長靖真人庇護,貿然前去豫州與道家人匯合,很可能會自投羅網。心中仍存顧慮,不知此去參加百家論道大會是對是錯,便捨去御空飛行,徒步跋涉。一來,好好想想今後之打算;二來,也算是體悟道法。

山嶺並不高,只是山中無路,又潮溼泥濘,甚是難行。

不過,肖逸想起胖廚師來,一路體悟,倒也不覺難耐。

這般行了三日,終於遇到一個村落。到村中一問,才知此地是揚州和荊州的交界地,如今已是甲子年辰月末,距離百家論道大會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

他心中暗歎一聲,感到矛盾之極。大道無爭,對於道家而言,傳道講經,弘揚道法,理所當然,但是要百家論道上爭奪名次,其本身便違背了道法。這正是他不願去參加百家論道大會的原因。

然而,靜姝最後的一句話卻深深影響了他。回想靜姝當時的神情,竟有一種忍不住的狂喜。他雖不喜歡與人爭鬥,但是在靜姝面前,無論什麼天道、自然,早已拋之腦後。只因,心已經亂了。

雖還未下定決心要參加百家論道大會,但是所行方向,卻是直指豫州。

他腳程不慢,一日可行三百多里。這般行了五六日,已深入九州大地。

但見滿山嫩綠,繁花似錦,空氣中散發著淡淡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肖逸望著江南美景,不禁感慨道:“若能在此終老。該是多麼美妙之事!”

他還不到二十歲年紀,但是從小涉世,心性早熟,在經過“地問”考驗後,更是心智沉穩,頗有老成之像。便生出了與之年齡不相符的想法。

而就在這時,卻聽山間有人吟誦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肖逸聽得入神,感覺此詩意境深遠,超凡脫俗,令人嚮往。自語道:“這等鄉野之間,怎會有如此高雅之人。”當下,忙循聲趕去。

此時,他靈魂修為大漲,只要以天人之境放開神識查探,方圓數百里之內,無有不知之事。但是,他為了體悟。竟如一個凡夫俗子般,全憑腳力前進。

轉過一個山頭。但見山坡有一片花圃,一名普通百姓打扮之人,正在修理花枝,口中仍唱道:“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冀!儋石不儲。飢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聽其口音,剛才的詩歌也出自其口。

肖逸頓感驚訝,想起自己幼時所見的農戶,都是些粗俗之人。哪有這般清雅。心中存了結交之心,聽其唱罷,便拍掌讚道:“好一個‘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那花農吃了一驚,上下將肖逸打量一番,疑惑道:“小兄弟打哪裡來?”

肖逸早在進入梁州時,就換上了百姓衣服,只是梁州距此萬里之遙,民俗風土不同,穿著也有差異,難怪這花農驚疑。

肖逸不得不說謊道:“我原是荊梁邊界人士,要到揚州投奔親戚,在山中迷了路,聽到大哥這詩歌唱的好聽,就被吸引來了。”

那花農是個忠厚之人,不疑有他,就笑道:“我一時興起,就唱上兩句,倒讓你這外鄉人見笑了。”

肖逸問道:“這詩歌可是大哥所作?”

那花農忙擺手道:“老弟可是挖苦我了,我一個鄉下老農,怎能做出這麼文雅的詩詞來。這是我們農家代代相傳的詩歌,據說是農家先人五柳先生所作,自古傳唱。凡是農家子弟,人人都能唱上幾首。”

肖逸訝道:“農家子弟?”離開天脈山時,曾聽長陽真人提到過農家,農家未在九州爭得一席之地,聲名不顯。只是讓他驚訝的是,在他想象中,農家應是一些山野農夫,想不到還有這麼高雅的傳承。

但見那花農忙著修剪花枝,也不便再打擾,就徑直向北而行。

那花農見狀,忽抬起頭來,喊道:“小兄弟是要向北行嗎?”

肖逸點頭道:“正是。”

那花農道:“我勸你還是先向東進入揚州,繞開這段山林為妙。”

肖逸奇道:“前面山林可是有什麼危險嗎?”

那花農道:“前面五十多里,有一處百花谷,盛產各種藥材。過去,鄉農們經常到谷中採一些藥材,近十幾年來,那百花谷中突然多了一些鬼魅之物,凡入谷採藥之人,不是失了蹤跡,就是被困十幾日,時間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