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1章 論道(一)

ps:論道開始,思想較雜,涉及頗多,而且篇幅較長,大約有二十章左右,建議大家先養著,到時候

---------

了蘊大師以佛家《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幾句經文開場,誦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家經文艱澀難懂,不過其中佛意濃重,初聞者雖說不出道理來,卻也能領悟一二。

眾人聽罷,不禁感到疑惑:“五蘊皆空和報德報怨又有何關係?”已有人低聲道:“這老和尚每天講經,怕是跑題了吧?”

這時,卻聽了蘊大師繼續道:“一切德怨,皆是色相虛幻,無色無相,五蘊皆空,即可以目空心空,無德無怨。”

眾人聽得懵懂,臉上一片茫然。肖逸卻已然聽得懂了,暗奇道:“原來在佛家眼中,根本沒有德、怨之分。”

了蘊大師表明佛家對德怨的態度,方解釋道:“世人皆有一顆善心,若是人人都能以至真至善之心對待他人,世間又何分德怨?無論對方施德,或是施怨,在我眼中,皆是一般。?? ?壹看 書 不理世間萬千煩惱,我只以善相報,豈不自在?”

肖逸點頭道:“以善報德,以善報怨。佛家講得是大胸襟,大智慧。”但隨即又搖頭道:“以善報德倒也罷了。可是世人良莠不齊,豈能人人都是大善人?若遇到十惡不赦,一味欺人,那可如何是好?”

正值思索時,已有人揚聲問道:“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常懷善心,就得一直忍讓。我這一生為何要一直受人欺辱呢?”

論道階段,若是聞者有異議,可以提出質疑。有些時候,問題都十分刁鑽,即便道法精深,也難以一時答出。這也是諸派為何要預備多名弟子參加論道的原因。

了蘊大師回道:“心存善念,普度眾生。人人心中有佛,常以善念報之,對方終究會被感化。”

又一人問道:“可是世上總有些人,一輩子作威作福,為非作歹,到死也未見被感化。”

了蘊大師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世間有因果得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果報三世,今世難乃是前世孽,今世孽將在來世報。??? ? ?今生一切善惡,或今生,或來世,終究會得報。”

在少室山塔林時,肖逸曾聽了空大師說過因果,可是對這“果報三世”之說終究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聽到此時,他已基本理解了佛家之道,心道:“佛家講的是修心之道。不論他人如何對我,我常懷一顆善心,如此,天地萬物在我眼中將會萬般美好。而後,以我之心,度人之心,萬千年後,或許會造就一個人人向善的大佛國。屆時,無人會施惡,也就不會有怨。我等不能理解,只是缺少一顆無視德怨之心罷了。”

肖逸想通之後,頓時對佛法的理解更深了一層,不禁感佩道:“佛家普度眾生,的確有可敬可佩之處。”

待眾生無疑問後,了蘊大師功成身退,結束了論道。按照次序,下一個由陰陽家出場。

陰陽家論道者仍是那鄒恆。只聽鄒恆道:“天地生二氣,一曰陽,一曰陰。陰陽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陰陽消長,故生萬物。”

正當眾生感到雲山霧罩,大感迷惑時,鄒恆方奔入主題,道:“萬物之變,陰陽之化也。縱觀萬物之變化,皆有陰陽之二性。德為陽,怨為陰。吾等探討報德報怨,其旨於崇德化怨,開創盛德之世。然而,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天地陰陽,合成離生,缺一不可。故而,以天地陰陽而論,有其德,則必有其怨。是以,德、怨將始終並存於世,無論誰家道法,終究不可能達到盛德無怨之世。”

眾生譁然,皆感不解。如其所說,論報德報怨,正是為了尋求一條開創盛德之世的途徑。然而,陰陽家作為第二家論道就說世間根本不可能完全無怨,無意間已將所有道論都給予了否定。眾人聞之,怎能不驚?

不過,肖逸聽到耳中,卻又有另一番想法。心道:“陰陽家這般說法,倒與道家‘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之論相近。道家亦認為世間萬事相反相成,有德必有怨。但是,道家頗為反對這等形態,陰陽家卻客觀承認這等形態的存在。想要改變這一世界,就必須真切地認識這一世界。兩家相比,在此點上,陰陽家比道家可務實多了。”

而且,在道家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