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不會後悔、會不會祈求停下來、會不會害怕自己毀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他沒法知道這些事情。
他此刻能做到,就只有摸著愛人身上的傷口,暗暗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地早日結束戰爭<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吳橋想到了談衍所說的共和國民族要自治的事。
也許,作為同盟元首,他該推上一把,加速這個程序。
等的時間越長,聯軍犧牲的人數就越多。
……
之後,就像談衍、吳橋、紀遙想的那樣,因為鍋碗瓢盆四個民族百姓的不抵抗、不配合,共和*隊集結得很慢。聯軍在邊境上推進得很順利,雖然不能說是如入無人之境,但確實比預想的要輕鬆很多。
共和國在看起來沒有什麼辦法的情況下,很輕率地做了決定,同意給予四個民族部分自治的權利。
共和國政府的本意是,化解政府與這些民族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讓其在擁有更多權力的同時一起維護共和國的共同利益。
然而,沒有過類似放權經驗的共和國政府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民族獨立的口子一開,緊跟著的很有可能是無法挽回的分裂。
共和國的鍋碗瓢盆四族獲得部分自治之後不久,其他的一些民族也要求得到與它們四族同等的對待。一直以來,這些民族都不甘心當地資源被用於無盡的戰爭,不滿意共和國將各種基地設在邊陲汙染環境,也不願意自己獨立的價值觀受到外來人口衝擊。百姓對共和國的認同感很低,甚至認為自己是在被壓榨著。像鍋碗瓢盆四族一樣自己掌控政治、經濟還有社會事務正是他們需要的。
當然,最想自治的是各族實質上的精神領袖。以往作為共和國的一小部分,他們的權力在政府之下,但是隻要可以獲得部分民族自治,他們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如能徹底獨立,甚至可以為所欲為。
而共和國,也沒理由拒絕。既然已經開了自治這個先河,就應該對所有民族一視同仁,否則以後會有無盡的抗議。四族部分自治後的兩個月內,又有18個民族成立了全新的政府,並且制定了各區域自己的法律。
同年,這22個民族要求共和國正式更為聯邦政體。他們提出新的權力分享計劃,打算重新敲定地方政府許可權,言外之意就是想要逼迫國家更大幅地讓渡權力。直到這時,共和國政府都沒意識到危險的來臨。政府與22個自治星域展開了談判,並未認同對方擺到檯面上來的權力分享計劃,但也拿不出能讓對方滿意的替代計劃。
就在談判陷入僵局之時,自治星域突然感到不耐。談判第十五天,鍋族率先宣佈其脫離共和國。接著,碗族、瓢族、盆族三個民族也相繼發表“獨立宣言”,宣佈本國是主權國家,本國的法律高於共和國法律,共和國法律只有在不違背本國法律的前提下才能夠被接受。
共和國此時才如夢初醒,終於意識到原來鍋碗瓢盆四族從來沒有想要動員當地百姓抗擊聯軍,那隻不過是它們為了第一步分裂所編造的理由罷了。它們想的只是如何不被捲入戰爭、如何保全自己。聯軍已經攻入了共和國的本土,戰火很快將蔓延至全境,它們只要脫離了共和國,就不會受到任何波及了——它們與共和國之間的羈絆始終脆弱得一拉就斷。
隨後,境內又有9個自治區域效仿鍋碗瓢盆四族,表示從此不會再與共和國的其他民族有所聯絡。這13個民族甚至還組成了聯合體,打算共同應對共和國接下來的行動。
事情發生之後,共和國非常後悔沒有在事態發展發展至此前出臺任何在危機之前可以被用來制止分裂的法律,以至於在有了分裂的徵兆時無法立刻從制度上加以遏制<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如果,能在鍋族宣佈獨立之前緊急舉行全民公投,那麼只要投票結果否決自治星域立,那些民族就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了。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可惜卻是為時已晚。
這一時間,議會火速透過了新的法律,拒絕承認獨立地區的合法性。然而分裂已經發生,13個獨立星域全都輕飄飄地表示他們已經擁有主權,不必再遵從共和國法律。
共和國一下子陷入內憂外患。
談衍率領的聯軍正快速地掠過土地,共和國實在沒有精力再去對付那些獨立的民族了。雖然教義主張自然與和平,但事實上那些民族的人個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