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傳的影響之下,陸續有些軍官投降。
這對於軍隊情緒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共和國依然在強調己方必勝,並不承認它在這場戰爭當中氣數已盡。統治者們反覆地丟擲在吳橋和談衍看來無比空洞的承諾,號召人民保持對軍隊的信心,告訴他們共和國會是最終勝利的一方。
然而政府的權威正漸漸崩潰。有訊息說,雖然他們宣稱聯軍將被擊退,但是他們卻在悄悄地將他們的家人送往剛剛獨立出去的各個小國境內。傳聞越來越盛,是不是真的已經不重要了。流言流通量最重要的兩個變數就是問題的重要性還有證據的曖昧性,這個公式在這次事件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因為狀況緊急,所以人們會透過流言去尋求資訊,而闢謠者又很難拿得出什麼實質性的證據證明所有有權勢者的家人都在境內。一時之間,很多士兵還有百姓都動搖了。他們處於慌亂當中,根本不知道能夠相信些什麼。
談衍向共和國的首都星進發,吳橋也沒閒著。
這一期間,他頻繁地出訪,試圖從新近從共和國獨立出去的諸多小國那裡得到支援。
談衍曾說,想要進軍共和國首都迫其投降的話,現在的補給線太長了,共和國似乎也有意拉長聯軍的補給線。聯軍沒有辦法使用共和國的空間跳躍點,補給的物資只能從中立國一路運去,道路遙遠,對於作戰十分不利,既容易被對手攔截,又容易因意外耽擱。聯軍雖然可以利用分子、原子重組製造一些應急物品,但在原材料很匱乏的情況下,能做的事也非常有限。
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夠將距離共和國首都星較近的某個小國當作臨時據點,從中立國直接跳躍進該小國境內,在那裡進行物資的整頓,然後從該國出發趕往雙方交戰的戰場。比起從中立國出發一路前進到共和國的首都星,從附近小國出發無疑可以極大地縮短補給線的長度並降低風險。
對於談衍所面臨的困境,吳橋自然會不遺餘力地為他奔波。
“實在不行不要勉強。”談衍說,“物資方面……我們可以省著點用。”
“不。”吳橋卻是非常固執,“你有什麼煩心的事,我絕對要替你處理。”
“反了。”談衍笑了:“當初我是想保護你來著,現在反而成了依靠你了。”
“……我喜歡你依靠我。”吳橋有一點臉紅了,“我很討厭你發愁的樣子,會讓我覺得自己很沒用。談衍,對我來說,讓你開心起來……是有意義的事。”過去,吳橋總是計算數字,思考某一件事能使多少個人獲益,獲益的人越多,他認為就越有價值,滿足感也就越大。然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數字就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了。吳橋會花很多心思做一件事,只因為那件事能令談衍開心。談衍開心,他就開心。
而且,物資省著點用的話……談衍肯定要做出表率的。一想到談衍打仗還要挨著餓,吳橋就覺得根本沒辦法忍受。
“好吧。”談衍回答,“別太勉強。”
談衍突然察覺,自己對於伴侶的偏好和一般軍官很不一樣。他周圍的軍官幾乎全部選擇了溫柔、賢惠、喜好持家的人作為伴侶,大概他們覺得一方在外打仗,另一方總是要照顧家裡才好。就連嫁了人的女性軍官也差不多都選擇了斯文、細心、懂得生活的人成為丈夫。而自己呢,卻喜歡了個吳橋這樣的。
“不勉強,你放心。”
這事必須得成。
於公於私,都要拼了。
這也不只是談衍一個人的事——士兵吃不飽飯,肯定影響狀態,說不定聯軍還會因此遭遇不必要的挫折甚至是失敗。
幸好,除了打仗之外,吳橋最大的本事就是談判了。
他不厭其煩地開出“報價”,並用語言令自己的報價顯得十分有吸引力。大多數新近才從共和國獨立出來的小國並不願意參戰,但少數幾個卻在誘惑下搖擺了起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其中一個國家形勢在獨立後不太穩當——有個原共和國的情報人員聚集起了一群人,招募人手,在當地組織了一支“騎兵隊”,這隻用共和國的淘汰武器武裝起來的隊伍發展極快,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儼然已經成了南部霸主,令正規政府非常頭痛。簡單來說就說,雖然共和國沒有多餘的精力用武力來“光復”各國,但是它卻沒有放棄重新統一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