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威武,被迫放棄駛入大西洋計劃,與歐根親王號分開,準備返回法國聖納賽,但在途中被追擊的英國艦隊發現。
5月26日,由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所發射的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導致俾斯麥號的尾舵被卡死在左12度,同時輪機艙破損進水,不得不以7節的航速向英國艦隊方向駛去。
5月27日早上,比斯開灣俾斯麥號終於被英國艦隊追上,開戰後數分鐘後就被羅德尼號戰列艦擊毀了前面兩座炮塔,9點31分羅德尼號癱瘓了俾斯麥的所有主炮,在承受了英艦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國王號兩小時對上層建築報復性的狂轟濫炸後,在魚雷和自行開啟的通海閥等一系列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於19分鐘內快速沉沒。
防空效能神器37手拉機
雙聯裝手動裝填37mm防空炮,遊戲中為裝有炮盾鋼板的37手拉機。
俾斯麥:“劍魚你個雙翼機飛的這麼慢,存心讓老孃打不著!”sbd,tbd,tbf,btd等一干:“怎麼我們就碰不上這樣的大肉呢……”
事實上俾斯麥號防空系統設計並非不堪一擊,37手拉機也不是打不中劍魚的“神器”,只是當時裝備的雙聯/65skc/33高炮實在是防遠有餘防近不足,而火控不佳提前量過大(德系引以為傲的火控都沒了),才導致了中遠距離上“劍魚飛的太慢打不下來”,在近處又不能被37mm雙聯防空炮有效擊落的情況。如果是幾架sbd和tbd在遠距離上,也許105還是可以應付的。37雖爛,請不要忘記是火控的鍋喲~然而當時德國陸軍的37高也比這個強,造出這門炮的和決定把這門炮裝上船的都該拉去當裝填手。(這是可能性之一,沒有確鑿證據顯示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實這完全是因為在二戰以前各國完全沒有太多艦隊防空襲經驗。而俯衝轟炸和魚雷機也是在二戰時期成熟。二戰之前空軍的轟炸精度和炸彈的威力由於飛機本身的限制完全不夠看,海軍航空兵的小飛機更是如此,因此二戰時期(對於部分國家甚至直到二戰中期)很多國家的海軍依舊大幅低估了飛機的威力而沒有對防空武器有太多關注,依舊抱持著大艦巨炮是決戰武器的思想,直到被飛機魚雷大炸彈玩了個爽。就連美國,換裝真正有用的防空炮(瑞典產博福斯40mm高炮+近炸引信)也是中途島以後的事情。所以德國人雖然造出了非常有名的戰艦卻沒有得力的高炮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即使改裝後裝備大量高炮,不論是大哥還是日本大多數戰艦最後的命運也無不說明以戰列艦巨大的體積和較慢的航速想在沒有空中支援的空襲中存活是一種拼信仰的想法。
德意志第三帝國海軍37毫米高射炮(37手拉機)射擊影片
沉沒
有關於俾斯麥最終沉沒的原因一直存在爭議。比較著名的一種說法來自於某些俾斯麥倖存官兵的回憶:據老兵回憶,當時他們在突圍無望,全艦喪失戰鬥力時開啟了通海閥試圖自沉。此外,卡梅隆拍攝的紀錄片《沉沒的俾斯麥戰艦》中對俾斯麥殘骸進行的“水下考古”中,探查到的部分沒有受到嚴重損傷。由這些說法得出的結論是,俾斯麥沒有在戰鬥中受到重傷,之所以沉沒是因為船員自沉。
然而俾斯麥官方紀念網站的資料顯示俾斯麥於10點20分開啟通海閥,於10點39分沉沒,其間僅用時19分鐘。作為比較,1919年的公海艦隊自沉事件中,排水量只有俾斯麥一半的腓特烈大帝在開啟全部水密門的非戰鬥條件下,開啟通海閥後用時一個多小時才沉沒。而26,500噸的興登堡號則堅持了6個小時。1942年,36,600噸的霧島,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開啟通海閥後用時近2個小時才沉沒。除非之前就已經大量進水,否則排水量41,700噸的俾斯麥不可能在戰鬥條件下用19分鐘就快速沉沒。由此,很多反對自沉說法的人主要為德黑有時會用“19分鐘通海閥”來諷刺堅持自沉說的人。
當然,在俾斯麥究竟是否是自沉的問題上還有大量其它說法。例如較為靠譜的“炸藥自沉說”,依據是一部分水兵事後的回憶:收到自沉要求所有水兵上甲板等待落水待援的命令時候聽到了底下一聲解體聲響。如果不是英國人的魚雷,那麼就是德國人自己的炸藥。而英軍未記載其對俾斯麥號發射過魚雷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資料顯示羅德尼在9點56分發射了魚雷並對俾斯麥取得了一枚命中,若艦上德軍在自沉過程中使用了炸藥爆破,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由以上可知,俾斯麥並非部分人德棍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