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那杜仲明命不該絕,三日後王大夫再去診脈的時候,竟發覺脈象比上次穩健了許多,明顯有好轉的跡象,杜家人聽聞,自是喜不自勝。
只是這般下來,他們以治病為由,越發賴在馮家不肯走了。那杜姨媽向來是個有心計的,早在心中謀劃了一個好計策。
話說這裡其實還有一段公案未表。想當初,白家原是金陵城寧縣一家不大不小的商戶。那白氏夫婦半生未能得子,膝下只餘兩個女兒,便是如今的馮母與杜姨媽,兩人年紀只相差一歲,性格卻是南轅北轍,馮母溫順嫻靜,那杜姨媽卻從小便任性要強,加上她是妹妹,馮母自然處處讓她許多,然兩人感情卻甚篤。
馮母十六歲那年,二人均已及笄,恰逢有兩家人上門提親,一個是杜仲明,一個是馮子寧,馮氏夫婦考慮到姐妹二人都已是適婚年齡,便應許了這兩門親事,只當初馮氏夫婦原想按提親順序,將馮母許給杜仲明,將杜姨媽許給馮子寧。然那杜姨媽卻不肯依,只因當時杜家家境比馮家稍顯殷實,而且杜仲明身上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因此她哭天搶地,最終馮母無法,只得與她換了親。
不料後來,杜家高堂相繼離世,三個兄弟鬧分家,杜仲明又考了三次鄉試未果,倒白白將分得的財產耗去許多,只能在縣中做了個私塾先生,勉強能夠餬口而已。倒是馮子寧,父母亡故之後,賣了家鄉房屋田產,帶了馮母去金陵城打拼,後來竟混成了個小鄉紳,再加上馮淵的緣故,馮家便日益富足了。
這一切被那杜姨媽看在眼裡,心裡豈不悔恨,隻日夜埋怨杜仲明無出息沒能耐,給了他好些氣受,虧得杜仲明是個明智的,只一心撲在書上,從不理會她。
然杜姨媽也是個會算計的,杜天應及冠之年,想著馮家閨女也滿十六,又未出閣,便有了結親的念頭。哪知進了金陵城,才知離家多年的馮淵竟帶了許多師哥、師弟回來了,那馮溪竟已看上了馮淵的大師哥謝廉,提親自然被拒。她心裡窩火,又想著攛掇馮淵娶自己女兒,不料那馮淵竟當堂公開自己是個斷袖,絕不肯娶杜聘婷。
杜姨媽兩次失了臉面,豈會善罷甘休,只當著眾人面將馮家上上下下罵得體無完膚,就差挖人家祖墳了。再後來,她便帶了兒女回去,還當眾發誓再不與馮家往來。
實則,杜姨媽一回家便悔青了腸子。倒不是因為得罪了馮家,而是念著這樣一來就沾不得馮家半點好處了。她又是個極好面子的,哪裡肯先低頭呢,便打腫臉硬撐著,倒是馮母心慈,去年馮溪升了夫人,還派人遞了訊息給她,不曾想被杜姨娘看成是炫耀、挖苦之意,不但將來人轟了出去,還把馮家祖宗十八代又咒了一遍。
要不是這次杜仲明病入膏肓,請醫問藥的幾乎花光了積蓄,那杜姨媽怕決不肯來馮府認錯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話又說回來,如今她既豁出去老臉來了,哪裡還有輕易就走的道理呢?
眼下馮老爺已逝,馮府便是馮母做大。杜姨媽深知她這個姐姐最是心軟的,早已打算找個由頭便留在金陵不走了。原本路上她還在為這事兒心煩,如今看見馮淵轉性,不再好男風,自然又起了原本的心思,想著只要女兒做了馮淵的正室,以後便是這馮府的當家主母,別人如何還能攆她去呢?
這算盤可謂打得精而又精,如今只差臨門一腳了。
說也奇怪,自從那杜家人來了馮府之後,便連天氣也跟著變了,竟連著下了半個月的綿綿細雨,惹得人連心境都是潮溼的。
這日,終於雨停,只是天氣依舊陰沉。
彼時馮淵正在書房核算賬目,卻聽門邊傳來陣陣腳步聲,一時也未聽得分明,只當是英蓮又來找他練字了,便起身去門口迎她,不料進來的人卻是杜聘婷。
馮淵臉一沉,忙停了腳步:“表妹怎麼到這兒來了?”
那杜聘婷忙莞爾一笑,道:“表哥日夜忙著照料生意,著實辛苦,我今日特地熬了上等烏雞湯來,給表哥補補身體。”
要說她這番前來,可果真是下了功夫的。只看她上身穿了大紅團錦琢花衫子,外面套了鏤金百蝶穿花紫色背心,下面繫了一條水紅色石榴裙,頭上插了赤金花葉髮簪,腕上配了翠玉鐲子,走起路來故意翹臀扭腰,看起來竟的確是嬌媚無骨入豔三分。
然馮淵卻視若無睹,只道:“多謝表妹掛心,我現下手頭事務繁多,你且將雞湯放下,先行離開吧。”
那杜聘婷哪裡肯輕易聽他的,自她進了馮府後,那馮淵從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