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臣們已有數日不曾與秦王奏事議政了。
如果這事放在隔壁齊王建或是趙王偃身上,倒是十分正常,畢竟這兩人一個是躺平流,遇事不決,只會讓朝臣們按照他親孃君王后時的舊例來辦,另一個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縱然一時熱血上頭想要好好治國,可這熱血也維持不過半天。
但這事兒放在秦王身上,就十分不尋常了。
與隔壁幾個王相比,秦王可謂是卷王中的卷王,勞模中的戰鬥機,非但朝會一日不落,還經常以身作則,帶著大臣們一起“加班”。他對於擴張領土的狂熱,是個人都能看得到。
這樣的人,會突然轉了性子嗎?
“據說,王上特意趕去長安,是要向那大唐太女請教後世之事……王上不希望這次談話的內容被我等知曉。”
這個理由,其實也算正當。
畢竟,秦國國祚是如何終結的,這等訊息是他們這些臣子能夠聽的嗎?
秦國往後有哪些可以抓住的機遇,日後發展局勢如何,這些訊息自然也該掌握在王上的手中。至於王上願意讓他們這些臣子知道多少,就看日後他們是否得用了。
若秦王僅僅只是去了長安與大唐太女密談,秦國大臣們倒不至於浮想聯翩。
真正引起他們遐想的,一是秦王派人去給李令月修大宅子,二是秦王特意命人到王宮中取明月之珠。
往日秦王在一應事務上都是公事公辦,秦國大臣們何時見他們的王上這般體貼過?尤其王上竟還知道拿著珠寶去討女子歡心了,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
秦王尚未立後,他與那大唐太女都正當妙齡,二人在一處相處數日……自然由不得秦國大臣們不多想。
若不是那大唐太女是後世之人,又註定要回歸大唐,其實,她與秦王倒也算般配。
可惜這一對註定成不了,秦國大臣們即便有什麼想頭,也只開了個頭,便岔到了別處去。
……
“呂相,王上那兒究竟是個什麼打算,你可知曉?”
有人專程上門拜訪呂不韋,準備探一探呂不韋的口風,卻見呂不韋在處理完分內的工作之後,已然開始在庭院內悠閒漫步。
呂不韋別過頭,看了那人一眼:“王上的想法,又豈是我等可以任意揣度的?辦好自己手頭的事,別的就放寬心吧。”
“呂相,您身為相邦,如今更是該大有作為的時候,怎麼這般懈怠?這可不像往日的您吶!”來人對呂不韋的態度深感不解。
呂不韋卻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雖領著相邦之職,在朝中位份極尊,但處境卻有些尷尬——他並不那麼得秦王信任。
秦王雖未剝奪他的權力,但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秦王顯然更願意用別人,比如昌平君羋啟和大臣王綰。
在嫪毐之亂中,羋啟便提前得了秦王的命令,為秦王佈置精兵,伏擊嫪毐,而呂不韋對此卻毫不知情。
如果說在嫪毐之事上,秦王不通知呂不韋,是因為嫪毐與呂不韋關係匪淺,呂不韋需要避嫌。那麼近日,秦王在從大唐太女口中得知了後世諸多事宜之後?->>�疵揮薪�廡┦履美從肼啦晃ど燙鄭�炊�峭蹣菏艿秸偌�拇問��唷?br />
這些細節,足以讓呂不韋看清某些事實——權力的重心,已漸漸從他的手中分離了出去。
呂不韋枯坐了一宿,第二日便下定了決心。
他是時候該主動找秦王請辭相位了。
心有不甘麼?那是必然的,他從一介商賈走到今日,又有哪一步是容易的?
可他若不想礙著秦王的眼,若他還想保全一家老小,及時抽身才是明智之舉。
因此,這回秦王去了長安,數日不歸,其他大臣們都在探聽訊息的時候,呂不韋府上卻是一派平靜。
他甚至連正在編纂的《呂氏春秋》都停了下來,要知道,他從前看重此書的程度僅次於政務。
呂不韋對著那找上門的人道:“王上願意讓我們知曉的事,自會告知我們。若是王上不願讓我們知曉,打探太多,反而惹得對方反感。”
他隱隱能夠感覺到,秦王這次出行並非臨時起意,而是籌謀著什麼,可他不會去深究。
“沒想到,身為謀國商人的呂相,有朝一日竟也會變得這般膽小!”
“讓你們失望了。”呂不韋神色巋然不動,絲毫沒有要為自己辯駁的意思。
那人拂袖而去,呂不韋也未曾挽留。
他對守門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