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攻荊州!?
此番驚人之語一出口,不光是黃權等大臣們頗為驚異,就連勾踐這個大蜀之王,也微微有些吃驚。
“孝直,先前可是你給本王制定了先取漢中,再奪關隴,仿效當年強秦統一天下的戰略,怎麼現在反而又讓本王去取荊州?”勾踐狐疑的問道。
法正便走出殿前來,緩緩說道:“臣給大王制定的戰略並沒有改變,只是再大的戰略,也當根據時情適當調整,否則一味死板的執行,只會適得其反。”
勾踐眼神微微一動,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法正便高聲道:“先前我們的戰略,是建立在七國並立的前提之下,而陶商攻滅晉國,實力已是大增,如今再滅楚國,實力更是爆增,倘若縱容他這樣發展下去,就算我們能攻下關隴,介時光憑三州之地,恐怕也無法跟陶商抗衡。”
“所以!”
法正語氣突然加重,“從長遠角度來考慮,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非是怎麼攻下關隴,而是如何削弱魏國,阻止其強大到合我諸國之力,都無法抗衡的地步。”
“嗯,有道理,繼續說下去。”勾踐點點頭,似乎已明悟了幾分。
接著,法正便又道:“至於滅秦,戰略上雖然是不錯,但透過先前我們跟曹操的交手,大王應該也看得出來,曹操此人用兵能力極強,秦國的國力與我們也相當,想在這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攻滅秦國,也非是易事。”
說著,法正又抬手指向東面,“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升我們的國力,才有擊滅秦國的可能,而荊州一地,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若能將此州納入我大蜀版圖,我國實力必將暴增,到時以荊蜀兩州之兵,北攻秦國,方有更大的勝算。”
法正洋洋灑灑一番話,道出了他的戰略。
勾踐聽著是連連點頭,深以為然,不住的說著:“孝直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可是,陶商如今已得荊州,他雖率主力北歸,卻也留下了數萬精兵強將駐守荊州,以我一國之力,想要吞下荊州,難道會比奪下關隴要容易嗎?”黃權提出了質疑。
“以我一國之力,去奪荊州顯然不太現實,但不要忘了,對荊州心存覬覦者,可不止我一國。”法正話中透出幾分玄機。
黃權一怔,一時未能領悟法正之意。
勾踐眼中卻陡然間迸射出驚喜,“孝直,你的意思是,邀吳王孫策出兵,跟本王從上下游夾攻荊州?”
“大王英明。”法正拱手一讚,“荊州於我大蜀而言,乃是可有可無之地,於孫策而言,卻居於上游,乃是其必爭之地,只要我們相邀出兵,不怕孫策不出兵,到時我們東西夾擊,還怕拿不下荊州嗎?”
勾踐眼眸中閃爍起興奮的火焰,彷彿已從法正的提議中,看到了一片廣闊藍圖。
“孝直你也說了,荊州乃吳國必爭之地,就算我們合兩國之兵,拿下了荊州,難道孫策就不會反與我們動手嗎。”黃權又反問道。
法正不以為然一笑,“我同樣也說了,荊州於吳國來說有上游之勢,到時我們跟他們瓜分荊州,這上游之勢就會轉到我們這邊,孫策縱然跟我們翻臉,又有何可懼。”
黃權一時語塞,無話可說。
這時,勾踐卻壓制住了興奮,顧慮道:“孫策出兵是必然的,但孝直你不要忘了,我們北面還有一個大敵曹操,他可是對我漢中一直覬覦著,若本王發兵攻荊州,他趁機入侵卻當如何是好?本王可不想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之中。”
直到此時,法正的眉頭,才微微一凝,旋即卻又冷笑道:“這又有何難,大王只需派使者前往長安,跟曹操握手言和,向他曉以利害,邀他出兵東攻魏國,這樣一來,不僅能幫我們牽制一部分陶商的兵力,也使我們解除了北面的威脅,可以專心進攻荊州,豈非一舉兩得。”
“孝直,你在說笑嗎?”黃權終於又抓到了漏洞,馬上反駁道:“那曹操也不是傻子,怎會自己舉師動眾,去進攻陶商,幫著我們攻取荊州,這怎麼可能。”
法正卻自信一笑,“正因為曹操不是傻子,所以他更應該明白,陶商乃是我們四國頭號敵人這個道理,我相信,只要派一員能言善辯之士,必可說服曹操,按照我們的步呼叫兵?”
“能言善辯之士?”黃權眉頭深深一皺,“我居益州多年,還沒發現我們蜀國之中,有哪一位善辯之士,能夠完成這等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這時,勾踐也點了點頭,“孝直,既然你獻上了此策,想必心中已有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