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六十五章 萬事俱備,給我攻城!

“系統精靈,好好活動活動筋骨,讓我們開始大召喚吧。”陶商深吸一口氣,興奮的向系統精靈下令。

第一名召喚者,陶商要召範睢。

秦國宰相,著名政治家,謀略家,統帥70,武力42,智謀84,政治94。

範睢此人原為魏國人,因在魏國受刑潛逃,才逃至秦國,投奔秦王麾下,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國獲得了外交戰略的主動權。

長平一役,秦趙兩軍對壘三年,更是範睢使也離間計,誘使趙王啟用無實戰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才使白起能在長平大破趙軍。

範睢此人精通理政,又善謀略,足可勝任一州刺史,獨擋一面。

陶商召喚範睢,任命其為徐州刺史,星夜前往徐州主持政務,協助樂毅對抗孫策。

陶商所召第二名英魂,叫作韓安國。

西漢名臣,漢武帝御史大夫,統帥73,武力61,智謀86,政治90。

韓安國此人,傳聞自幼博覽群書,辯才出眾,原為梁孝王麾下得力謀士,吳楚七國之亂時,因守城有功從此揚名。

漢武帝之時,韓安國成為朝廷重臣,極得漢武帝賞識,為人有大韜略之才,為人世俗,卻又有忠厚之心,自己雖然貪財,但舉薦的人才,都是廉潔之士,被漢武帝稱讚為治國之才。

唯一讓漢武帝不滿的是,在對匈奴的戰略上,漢武帝主張進攻,而韓安國則一直主張繼續和親。

韓安國善守而不善攻,既有智謀又通政略,陶商正好用他前往處於守勢的淮南,任命他為揚州刺史,令他主政,充當徐盛的後盾。

陶商要召的第三位英魂,名為范蠡。

吳國名臣,政治軍,軍事家,經濟學家,統帥75,武力61,智謀87,政治91。

這范蠡本為商人,半中出家輔佐越王勾踐,在勾踐敗於吳王夫差之後,輔佐勾踐韜光養晦,勸農桑,務積穀,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內親群臣,下義百姓,使越國在20年間達到政通人和,國力強盛的地步。

當伐吳之機成熟時,范蠡又勸勾踐及時起兵,一舉滅亡了吳國。

今陶商新得青州,正需要一員能臣去鎮撫百姓,收取人心,恢復經濟,這范蠡實為上佳人選。

陶商遂命范蠡為青州刺史,即刻趕赴青州,代替臧霸處置一州政務。

陶商先是召了樂毅這員滿百統帥,又連召幾員治政奇才,屯集的幾百點殘暴點和仁愛點,幾乎都耗之一空,就此清零。

不過這也值了,召喚這麼多人傑,足以替他解除東南之危。

樂毅和各州刺史派出之後,陶商便高枕無憂,開始將所有的集力,都集中在如何攻破眼前的鄴城上。

陶商沒有第一時間就對鄴城發起猛攻,卻用張良之計,先分兵去攻取鄴城四周城的城池,斷絕鄴城外界的聯絡。

陶商遂命彭越先率一軍,擊破鄴城西面涉縣,切斷與幷州方面的聯絡,緊接著又派樊噲率一支兵馬,攻破東北方向的列人城,切斷與南皮方向袁熙的聯絡,鄴城的糧草供應,就此有半數被切斷。

兩路糧道被斷,袁紹就只能依靠從北面唯一的糧道,將廣平、鉅鹿、安平等冀北諸郡的糧草,運至鄴城供給軍需。

只是陶商抽調一萬兵馬後,只餘下六萬兵馬,不足以對鄴城完成全面的圍困,只北面一路糧道暫時無法切斷。

為了支撐鄴城的糧草供應,袁紹只好加徵糧賦,命冀北諸郡的郡兵,深入各鄉各村,徵百姓口糧,膽敢有反抗不從者,格殺勿論。

一時間,冀北諸郡是怨聲載道,鄴城尚未被攻破,百姓人心已開始倒向陶商。

只是仗打到這個份上,袁紹也顧不得許多,只要能守住鄴城,任何事他都做的出來,又保懼悠悠之口的議論。

不覺圍城兩月過去,袁紹好歹是熬過了夏天,時間進入秋季。

陶商所統治的中原地區,又是喜獲豐厚,數以萬斛計的糧草,不斷的被送往前線,黎陽一線的糧倉,早已是堆積如山。

反觀袁紹方面,雖然今秋河北糧食收成不錯,但冀北諸郡的百姓,因是苦於袁紹的苛政,不是向北逃往幽州,就是向南逃往陶商的統治區,諸郡的莊稼皆被荒廢,反而是糧食大面積的欠收。

如此一來,能輸送往鄴城的糧草,反而是有減無增。

此消彼漲,圍城數月之後,陶商決定開始對鄴城發動正面進攻,儘快的攻下這座河北腹心之地,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北伐戰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