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終於在眾臣的“以死”請求之下,“被逼無奈”,“百般不情願”的答應了眾臣之請,答應進位為帝。
諸葛亮等眾臣長鬆了一口氣,個個欣喜不已,這才嘩啦啦一片從地上爬了起來。
未等眾臣們開口,劉備便馬上又道:“不過本王有言在先,本王是為了大漢社稷,才不得已稱帝,他日掃滅陶賊之後,若能尋得先帝之子,本王定當退位讓賢,把這帝位歸還給先帝血脈。”
一聽到劉備這番話,張飛當場便不滿了,便想咱們血裡來雨裡去,拼命的把咱大哥扶上了皇位,滅了陶賊,奪下了整個天下,憑什麼大哥要把皇位讓給一個毛頭小子。
張飛不爽,當場就要出聲反對。
諸葛亮卻心知肚明,知道這不過是劉備的場面話而已,當下便拱手笑道:“大王一心為興復漢室,不貪戀皇位,此等胸襟氣度,堪比上古堯舜,實乃我大漢之福,天下黎民百姓之福。”
諸葛亮把劉備盛讚過一番後,話鋒一轉,“至於大王要讓賢,臣以為先不論陶賊殘暴,既然害死了先帝,定然會斬草除根,先帝子嗣能活下來的機會,實在是渺茫。而且,帝位歸誰,還要看民心所向,若大王介時誅滅陶賊,救天下黎民於水炎,萬民歸心於大王,難道大王還要違背民心天意,非要讓位不成?”
“這……”劉備又陷入到了為難境地,喃喃道:“若當真民心所望,本王確實不好違背民意,只是本王只是皇室偏支,又豈敢貪戀皇位,這實在是叫本王為難啊……”
諸葛亮便一笑,又寬慰道:“眼下最重要的事,乃是大王身登九五,率天下義士誅滅陶賊,中興漢室,至於這帝位將來是讓與不讓,也只能等將來再說吧。”
經過諸葛亮一番“苦勸”,劉備的顧慮這才被打消下去,又磨嘰了半晌,方才徹底答應登基稱帝。
大殿之中,頓時響起了燕國群臣的歡呼之聲。
劉備目光望向南面,嘴角微微上揚,灰白的臉上,悄然掠過了一絲不得覺察的得意。
時年夏末,劉備於薊京城南,築高臺行祭天大典,宣佈奉劉協遺詔,繼承大統,登基稱帝,改燕國國號為漢。
……
千里之外,關中,長安城。
魏王陶商稱帝的訊息,已經如雪片一般飛入關中,傳入了長安城中,令秦**民無不為之震動,很快就成了全城人的議論的焦點。
王宮中,曹操高坐於上,看著來自於中原諸州的情報,眉宇之中,流露出了失望之色。
曹操原以為,陶商廢漢自立,公然稱帝,必會激起魏地士民的不滿,引起叛亂和騷動。
令曹操失望的卻是,魏國各州郡都出奇的平靜,並沒有出現他相信中計程車民沸騰,怨聲四起。
相反,各地的官吏和百姓們,對陶商稱帝還頗為歡喜,上表效忠的效忠,自發慶賀的慶賀,整個魏國各地都處於歡慶的氣氛當中。
至於那些世族豪強們,則被陶商的商鞅變法,以及一系的大興殺戮,打擊到元氣大傷,只能苟延殘喘,誰都不敢跳出來反對生事。
“沒想到,這小子這麼容易就稱帝了……”曹操將那情報拍在了案几上,口中嘆息道。
殿前,眾臣們皆也是議論紛紛,對陶商稱帝,各自有不同的心思。
“大王,陶賊篡漢,人神共憤,大王乃漢室之臣,豈能坐視不理,臣以為大王當速起大軍出關,誅滅陶賊,興復興室!”階下處,荀彧第一個站了出來,義憤填膺的叫道。
荀彧乃秦國眾臣中,對漢朝最忠心的一個,如今見著漢朝被滅,自然是悲憤萬分,一時竟也忽視了秦國國力遜於魏國的實力,力勸曹操出兵。
曹操眉頭卻是一凝,沒有說話。
荀彧的對面,郭嘉斜瞄著曹操,觀察著曹操的情緒變化,思緒飛轉,眼珠子轉了幾分,似乎已明悟了什麼。
“咳咳——”郭嘉乾咳幾聲,向著站在不遠處的王世子曹昂,使了個眼色。
曹昂會意,當即站了出來,拱手道:“父王,漢朝已滅,陶賊既已稱帝,為今之計,只有父王也登基稱帝,方才能有足夠的的號召力,號召天下有志之識,追隨父王掃滅陶商這奸賊,救天下水火之中啊!”
曹昂勸曹操稱帝!
王座上,曹操神色微微一動,那表情也看不出來對長子所請,是喜還是怒。
這時,曹丕卻已臉色微變,顯然沒有料到,自家這位兄長竟會做出這樣出人意料的舉動,要知道,他們的父王可是在很多場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