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國只怕是“滅亡已成定局”,但話到嘴邊,卻又不敢說下去。
“我大吳國,決不會滅的!”
周瑜拳頭狠狠的擊在了牆上,語氣斬釘截鐵,儼然胸中已有什麼扭轉乾坤之策。
緊接著,他便強行站了起來,將那年輕武將召至近前,向他吩咐了幾句。
“末將遵命,末將這就去。”年輕武將拱手領命,匆匆下城而去。
周瑜再次站在城頭,目光望向錢唐城東,那茫茫海面,拳頭漸已握緊,眉宇間流轉陰冷,口中喃喃道:“陶商,只要有我周瑜在,吳國就決不會滅亡,絕不會!”
……
數天後,吳郡治所,吳縣。
江東有三郡,丹陽吳郡和會稽,今建業淪陷,整個丹陽郡已落入魏國之手,孫策只能帶著幾千殘兵敗將,一路逃至了吳郡。
當他率殘兵進入治所吳縣之後,便下令停止再逃,命身在會稽的周瑜,速速率新軍前來增援。
他知道,再往東逃就只剩下一個會稽郡,他已無路可退,儘管知道難擋陶商兵鋒,他也只能寄希望於吳肥構建新的防線,在此做最後的抵抗。
踏入吳縣,孫策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站在城頭之上,望著自己殘存的軍隊,個個垂頭喪氣,無精打彩的進入城,孫策臉色陰沉如鐵,心中半點自信全無。
恍惚間,他隱約已嗅到了死亡的氣息。
“陶賊,我孫策竟然被你逼到這份上,難道我註定要被你滅亡嗎,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孫策的拳頭,一次次的垂擊著女牆,英武的臉上,扭曲著憤怒不甘。
正當此時,斥侯來報,言是東面方向,一支吳軍已經趕到,正往吳縣方向而來。
“這定是公瑾的援軍到了,他帶了我少兵馬前來?”孫策精神稍稍振作了幾分。
“稟大王,看情形,周都督好像只派了不到一千兵馬前來。”斥侯答道。
一千兵馬!
孫策臉色一變,神情頓時又陰沉了一下。
孫權也流露出不悅的表情,皺著眉頭道:“聽聞公瑾在十天時間裡,就徵召了近四千新軍,為何只派一千人來增援,這點兵馬頂什麼用。”
孫策也甚是不滿,但懷著不滿的情緒,等到了那一支援軍抵達。
片刻之後,一將飛奔入城,稱是周瑜所派副將呂蒙,前來求見孫策。
“叫他上來吧。”孫策拂手不悅道。
片刻之後,那年輕的武將呂蒙,飛奔上城,來到孫策跟前,從容一拱手:“末將呂蒙,拜見大王。”
“呂子明,本王令公瑾盡起新軍前來增援,他為何只派了你前來,還只帶了一千兵馬,其餘兵馬呢?”孫策不滿的質問道。
呂蒙忙一拱手:“稟大王,周都督說了,建業已失,就算他率全軍來援,以我軍現有的兵力,也絕非是那陶賊十幾萬大軍的對手,這個時候再堅守吳縣,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此言一出,孫策臉色立變,沉聲喝道:“周公瑾什麼意思,難道就因為陶賊勢大,本王就不守吳縣了嗎,不堅守,難道繼續撤嗎,他以為陶賊會善罷甘休不成,我們還能撤到哪裡去。”
這時,孫權也附合道:“王兄所言極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已無路可退,只有抱著必死決心堅守吳縣,尚有一線生機。”
面對孫氏兄弟的斥質,呂蒙也不慌張,只拱手道:“實不敢瞞大王,末將也曾向都督這樣提到過,不過都督說了,他已經在錢唐城佈下了復國之策,請大王留一將堅守吳縣,爭取最後的時機,大王率餘軍速速趕往錢唐會合。”
復國之策!?
聽到這四個字,孫策頓時眼前一亮,彷彿於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線曙光一般。
孫權的碧眼中,卻掠過一絲疑色,問道:“周公瑾在會稽到底徵召了多少軍馬?”
“都督共召集了四千新兵,還有一百多艘戰船。”呂蒙如實答應。
孫權眉頭一凝,“就這點兵馬,周公瑾能佈下什麼復國妙策?”
“這個嘛……”呂蒙遲疑一下,無奈道:“末將也無法看出都督的想法,想來他必有玄妙之計,是末將所無法想到的,還請大王務必相信都督吧。”
“王兄,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孫權也不好做決定,只好望向了孫策。
孫策沉吟不語,負手踱步於城頭之上,時而看看北面建業方向,時而又望望南面的錢唐方向,神情猶豫不定。
堅守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