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願意,聖人可以讓三界都聽其說話,也可以不讓任何‘聽到’、‘看到’聖人的痕跡。
聖人之下,也沒有人能碰到聖人的衣角。
虛實相間,念之所在,道之所在。
既聖人所在!
因為,聖人已經是陰陽五行的化身。
聖人可以是草木、石頭、流水、空氣。
也可以是烈焰、雷電、暖陽……
聖人化身一切,聖人左右一切,聖人執掌一切,也佔據一切。
只有聖人才能對抗聖人。
這不僅僅是位格上的差距,修為上的差距。
還是對天地陰陽五行的理解與掌握的差距。
這就好比,山裡的猴子,可以拿著石頭砸開堅果。
但這隻猴子無論如何也無法傷害到一位御空而來,手執法器的修士。
哪怕這個修士,僅僅是築基。
但,猴子永遠都不可能碰到修士的衣角。
修士只要願意,他甚至可以從頭到尾都不出現,就讓一百隻、一千隻、一萬隻那樣的猴子稀里湖塗的死於非命!
這些道理,是老君聖人在日後的漫長歲月中,漸漸感悟和參悟出來的。
而在當時,老君聖人,似懂非懂,似知非知。
只能謹守神魂,將道祖的‘微言大義’篆刻到念頭中,留在神魂裡。
這其中,有些老君到現在還沒有消化,依然留存念頭和神魂中的東西。
“證道之後,更進一步,將道與器,進一步熔鍊,自‘壹’中生出‘貳’,從無名至於有名……”
“便是吾昔年,紫霄宮講道時的境界!”
“吾今將合道,從此三界再無鴻鈞,只餘天道聖人……”
“便是復歸於無物!”
“而其上不繳,其下不昧?”
“便是貧道試圖超脫,卻未能功成時的狀態!”
“爾等,都仔細看看吧!”
道祖的大道之軀,開始顯化。
混混沌沌,朦朦朧朧,似在非在,若有若無。
卻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無法形容,無法描述。
直到證道之後,老君聖人才明白,那就是道。
大道!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大道!
是穀神不死,是天地根!
於是,綿綿不存,用之不勤。
道祖當年,便是處於一個這樣的狀態。
他是道祖,也是大道。
大道是道,道祖是器。
道與器相融,有與無共存。
於是,就達到了‘其上不繳,其下不昧’的境界。
與大道同在,與萬物共生。
卻又不在三界之中,凌於陰陽之上。
已經跳脫出了天地的樊籬,遠離了因果的束縛。
但……
道祖沒有超脫成功!
準確的說,他只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合天道。
回憶著那過去種種,再看現在眼前的通天。
老君聖人道心念頭搖動著。
他感覺,自己昔年篆刻在神魂與念頭裡的那些未被消化的‘微言大義’,有了絲絲鬆動的痕跡。
“慈悲!慈悲!”老君忍不住稽首而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僅僅只是目睹通天如今的道體,貧道,便獲益無窮!”
“若能聽完通天講道,貧道恐怕便可消化大半昔年恩師所講微言大義!”
“那時,貧道便可真正提筆,寫就我人教道統的真經道德!”
“以為人教總綱!”
“如此,貧道當可自無名之中生出有名,從‘壹’中證出‘貳’!”
念頭紛紛,千頭萬緒。
但對聖人而言,只是彈指。
因為聖人只需要想,念頭就可在一息之中,算計或者推演,金仙需要百年才能想清楚的奧秘。
彈指之後,當老君聖人再看那端坐在蒲團上的通天時。
感受和感悟已是截然不同。
“通天如今,就算未能證得‘夷’、‘希’、‘微’三境,恐怕也已經非常接近,甚至已經只差臨門一腳了!”
按照老君從聖人微言大義之中,參悟而來的玄妙。
這‘夷’、‘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