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林千軍剛想給他介紹,卻不意胡文海擺擺手攔住了他。
“不用林主任介紹,我當然認識這位。”
“哦?”胡文海對面的老人饒有興致,笑問道:“那這位小朋友你說說,我是誰?”
胡文海恭謹的低頭,聲音裡充滿了崇敬:“您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吳大觀,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他可以有無數多的頭銜,但是最終,吳老頭上只剩下了這一個稱呼<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
其他的頭銜和榮譽,在這個稱呼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簡簡單單的九個字,代表的是吳大觀在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無法動搖的地位,代表的是他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所付出的一生心血。
在中國所有搞航空發動機的人,莫不是他的徒子徒孫。
中國的每一款航空發動機,都離不開吳老的努力和支援。
所有關於他的介紹到此就已經夠了,已經足夠了。這一切成就和榮譽背後的汗水和故事,都可以留給讀者去自行想象。
如何在一個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從無到有的“爬”出了航空發動機的科技樹。哪怕是放開任何限制。恐怕也很少人能夠完全想象出需要面對的困難。
這樣的人,當然值得胡文海最深的敬意。
“哈哈哈,可不敢當。”吳大觀開懷大笑。航空發動機之父也是人,當然會在恭維和崇敬中感到高興。
不過有些人是在虛偽的恭維中迷失。有的人則是在世人的尊敬中找到自己奮鬥的方向。無疑,吳老是屬於後者。
“小衚衕志你的事情我也很清楚啊,你取得的成績,可一點也不比我差。”
“我只是會賺點錢,哪裡比得上吳老。”胡文海連連擺手,嘴上謙虛,鼻子眼睛都能看到笑的要飛起來了。
同樣是稱讚和恭維,這話在吳老口中說出來。那就讓人好像吃了人參果一樣舒坦。
胡文海在吳大觀這裡用了幾分鐘時間,說了幾句話。然後向旁邊看了過去——頓時又是肅然起敬。
“這位是——”
胡文海又擺手阻止了林千軍的介紹,正色道:“林主任不用說,這位我當然也是認識的。”
“哦,那你說說,我是誰?”
胡文海面前這人,也是一個與吳大觀年齡相差不大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那種寬和、淡泊,奮鬥和從容,銳意進取與和藹可親充分融合。發酵而成的特殊氣質,讓人親近而又仰慕。
“您是吳老。”胡文海朗聲道:“您是葉輪機械的先鋒,斯貝發動機理論奠基人。吳仲華吳老。”
“葉輪機械的先鋒?”
吳仲華和吳大觀這兩位吳老,雖然都是姓吳,也都在航空動力領域裡舉足輕重。但人生的際遇,卻相差不小。
吳大觀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中國航發行業的老祖宗,這個“之父”當之無愧。
然而反觀吳仲華,1954年底從美國歸國,57年當選學部委員,58年被批白專。60年代初搞殲八發動機語言,64年又碰上了四清。66年以後,他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的工作就被停止了。好在當時空軍並不糊塗。對他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到70年代,他又重新“冒險”回到了科研前線。
至於有段子說當年引進斯貝的時候,吳仲華是被人從牛棚里拉出來去震懾英國人的——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斯貝引進的時候人家吳老早就恢復工作,1971年就已經在全國開辦推廣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的講習班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吳仲華當年是在斯貝引進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絕不是什麼“掃地僧”,57年的學部委員在航發領域起碼是獨孤求敗級別的。
可也因為在科研領域耽誤的時間太多,吳仲華心底其實還是有些遺憾的。
聽到胡文海的這句“葉輪機械的先鋒”,他不由老懷大慰。吳仲華這些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國內推廣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這是渦扇發動機的基礎,不僅是應用在航發領域,所有的燃氣、渦輪發動機都能夠應用這一理論。
說他是“葉輪機械的先鋒”,這不是胡文海自己隨口亂說,而是吳仲華吳老去世之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