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成了醫學界鼎鼎有名的李思仁教授的得意門生。
李教授的另一名學生,則是某家醫院已小有名氣的在職醫生沈宏。
理論性的學習對歐陽淵來說沒有問題,關鍵是臨床手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手術是目前治療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方法。
手術水平的高低,關鍵是手術刀基本功的高低。
一名好的主刀醫師要具備以下特長:一是力量。力量是技術的基礎,尤其是外科醫師的手,握力起碼要有30公斤,達不到這個標準絕對沒戲。
大家看電視上醫生做手術的畫面,都是泰然自若、氣定神閒的,那是你看不到他口罩大褂下出的臭汗。
其實做手術絕對是一個力氣活,不信,你自己在家砍排骨體驗一下。
二是速度。即反應要快、敏捷、神速,否則你手術做完了,病人的血也流完了。
三是靈活。即手腕、手指及關節協調靈活的動作。要當好一名主刀醫師,他的手必須是可以繡花的手。
四是手感好。手是醫師的第二雙眼睛,觸控精細物感覺確切,判斷準確,才能不出差錯,直至達到穩、準、快、輕、巧的標準。
李教授的方法是讓學生們練微雕。
微雕與外科手術有很多相通之處,兩者都用刀,對手指的靈活程度要求都很高,特別腦外科的要求更高,人的腦部佈滿了神經,沒有精雕細鑿、一絲不苟的技術怎能將手術做好呢。
在微雕中如不小心就會糟蹋一塊作品,在手術中一個細節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這兩項工作都來不得半點馬虎。
一般一個微雕師要經過10年左右的磨練才能在1平方公分的東西上雕刻,而能在毛髮上雕刻如果沒有20年的磨練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李教授不是想讓學生學成微雕師,是因為微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打磨一個人的耐性和穩定性,這屬於修煉內功。
但沒想到是,歐陽淵只練了半年竟能在一平方公分的東西雕刻了,這讓他無比驚訝和驚喜,高興地對別人說:“這小子天生就是做手術的料。”
這話傳到歐陽淵耳朵裡,他一聽就笑了,他記得父親也說過這話,不同的是他父親認為他天生就是殺豬的料。
不過,他能練到這個程度,還真要感謝他的父親,沒有父親在他小的時候逼他玩刀,他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手術刀的基本功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