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徑之路
區小乖發火了。
從來沒對兒子說過狠話的他第一次罵了兒子,儘管兒子考上的是一所國內最好的大學。
歐陽淵沒作解釋,也不屑解釋,他從來就沒看起過父親,父親的職業是他的恥辱,尤其是父親禿子、瘸子還帶點二胰子腔調的形象,讓他經常在外人面前抬不起頭,這種羞辱感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從上初中起,他就從未對別人說起過自己的父親,也沒有帶同學到過自己的家,他受不了同學們的嘲笑。
他只所以沒有辯解,是因為上大學的學費還得父親贊助,他強忍著對父親的反感,暗暗地忍了一口怨氣。
他只所以選擇了西醫,是師傅對他的評價,辛辛苦苦學了六年,他在師傅的眼裡卻只是個初等醫生,按照這麼算的話,就算是他能取得師傅那樣的成就,到那時恐怕他也老了。
人生有幾個六年,中醫太浪費時間了,他不想讓自己的生命都耗費在中醫漫長的探索中,他要找一條能儘快讓自己強大的路。
相對於中醫的龐雜繁瑣,西醫就是他想要的快速捷徑,學習中醫沒有速成而西醫可以,再加上他有中醫學的底子,他相信不久的將來,那些嘲笑他的人將對他仰視膜拜。
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陳博之這輩子收的唯一的徒弟就是歐陽淵,他希望能將自己一生所學全傳承給徒弟,更希望歐陽淵能將中醫發揚光大,可以說他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徒弟的身上。
他當然希望徒弟能學中醫,也一直相信徒弟會有正確的選擇,但事與願違,他付出幾年的心血全都白費了。
但陳博之沒有責罵徒弟,甚至歐陽淵向他告別時,也沒有顯露出半點的不滿,只是在歐陽淵離開的一剎那,才緩緩地對徒弟說了句:好自為之。
終於擺脫了家裡臭烘烘的豬糞味,終於擺脫了那個讓他感到丟臉的父親,終於擺脫了那個喜歡吃豬大腸還喜歡教訓他的師傅,歐陽淵像出了藩籬的小鳥一樣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大學。
歐陽淵考上的大學是全國最著名的醫科大學,這裡有全國一流的實驗裝置,積聚了全國各地最有名氣的醫學精英,也引來了四面八方考進來的佼佼者。
進入大學,特別是進入京城,歐陽淵並沒有感到自己身為一名大學生的光榮。
面對燈紅酒綠的都市,物慾橫流的社會,他開始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寒酸和卑微,繼而羨慕別人一擲千金的瀟灑,羨慕醫學精英的光鮮亮麗,埋怨老天的不公,為什麼別人有的我就沒有?埋怨自己沒有一個好爹,在這個拼爹的時代,自己再努力學習又有什麼用呢?
面對種種困惑,歐陽淵又開始思考起捷徑之路。
沒背景,沒財富,雖說上了名牌大學,以後還是得找出路;沒好爹,沒幹爹,有一個師傅吧就喜歡在小鎮裡窩著。
要成功還是得找個靠山。
思路決定出路,歐陽淵決定要找個名師。
名師出高徒,名師在大學裡絕對是神,他們能讓學子前途無“亮”,也能讓自己的學生前途似錦。
為了能讓名師看中自己,歐陽淵刻苦學習,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業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自己的天分,憑著超強的記憶力,憑著中醫學的底子,他在整個學期裡都是學校的拔尖者。
學業結束時是最關鍵時刻,學醫者最看中學歷,特別是有名的大醫院,碩士、博士一大把,你要是本科生,都不好意思在醫院裡混,當然,有名氣的醫院也不會要你。所以,醫學院的學生最刻苦,辛辛苦苦學了五年,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考博或者出國留學。
考博選導師很重要,就和《中國好聲音》一樣,選對導師,不但能讓你學有所成,對以後的發展絕對有很大幫助。
京大醫學院最有名的博士生導師是李思仁教授,他是著名的腦外科專家,中華醫學專家鑑定庫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不但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業內權威,還是工藝界有名的微雕大師。
名師人人搶,考博時竟有一百多人申請當他的學生,個個都極其優秀,但李思仁教授只收兩名。
面試的時候,李思仁教授問歐陽淵:“怎麼才能當好一名醫生?”
歐陽淵突然想起師傅曾對他說過的話,想了想說道:“忘我。腦外科的病人往往在生死一線,只有排除一切雜念,忘掉三寸之內的我,才有病人命懸一線的生。”
正是歐陽淵的這番話,讓他從一眾芊芊學子中脫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