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是當今多少好臉色,甚至直接以常年不在京都,有大量政務需要處理為由被拿下了內閣首輔之位。
賈赦依舊沒有太過在意,擴地萬里的大勝當今不可能無視,最後只是很小氣的賞了個三等忠勇公的爵位了事。
如此“賞罰不公”,自然引起朝野陣陣物議,賈赦沒怎麼在意這些,他身上刑部尚書的官職還在,依舊還是朝堂之上數一數二的大佬。
不僅如此,忠勇公府突然加大了在海貿之上的投入,大筆大筆銀子砸出,津門和魯地的幾大造船廠幾乎全天候修建公府需要的海船。
與此同時,賈赦派出兩個庶出兒子,跟隨海船一同出海,一月後回來彙報,已經基本控制了琉球國。
他滿意點頭,繼續持續加大對自家海商船隊的投入,以琉球為基地開始將觸角慢慢滲透南洋海域。
他算是看出來了,沒了太上皇壓制的當今本性畢露,剛愎自用已經聽不得外人意見,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遲早得出事。
原本他還打算以朝廷的力量探索南洋海區及其地域,不過現在看來是不用指望了,還是自力更生自己來吧。
旁人以為賈赦自甘墮落了,賈赦卻是一點都不以為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慢慢開始佈局。
本來按照他的想法,應該早就結束的南方叛亂,依舊僵持不下。
朝廷大軍雖然拿回了金陵,可是大半個江南依舊還在叛軍手裡,最關鍵的是連年大戰,使得江南地區的生產生活遭遇嚴重破壞,各地百姓流離失所情況相當糟糕,就算朝廷最後平叛成功,想要徹底恢復江南舊觀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時間。
賈赦只是冷眼旁觀,並沒有要出手的意思。
朝堂上不是沒有聲音要他帶兵迅速拿下江南叛軍,以其在西北作戰的兇猛,拿下江南叛軍不過時間問題。
只是當今沒有同意,這事最後不了了之。
賈赦依舊沒有在意,面對某些勢力代言人的小心試探,他沒有絲毫的鬱悶或者憤怒情緒,實力到了他這等地步哪會在意這些?
只是,他光明正大以的商號名義,大肆在南方吸收流離失所的百姓,一家子一家子運送到津門和魯地剛剛興建的港口,直接坐海船送到新近佔據的南洋島嶼,作為開墾和建設的人受之用。
外面的人只知道,忠勇公家的海船商隊,在南洋之地買了一座荒蕪的小島,這些流民都是送到小島上勞作的。
當今也沒懷疑什麼,甚至還暗示了各地官府大開方便之門,顯然對賈赦這種將心思放在賺銀子上的做法相當滿意。
至少,他就沒有察覺,賈赦收納的流民數量,幾乎可供一縣甚至半府之地的勞作所需,而商隊的招人之旅卻是沒有絲毫減緩跡象。
就在朝廷沒有任何知覺的情況下,賈赦手下的海商船隊已經抵達南洋海域,等把這裡的情況稍稍摸熟之後,便朝著一座足有大慶數省大小,島上土著卻不過數十萬的大島登陸。
先期沒有受到絲毫阻礙,等到大慶流民源源不斷被送來,島上土著察覺想要驅逐時已經晚了,船隊水手都是身經百戰的好手,帶著一票從流民中招募的青壯,輕輕鬆鬆就將附近的土著部落殺得大敗,並一舉俘虜近萬土著。
有了充足的人手,加上島上沒有被破壞的大片原始森林,很快距離海灣最近的一處空地慢慢出現了一座規劃整齊的中原小鎮。
有了這處小鎮作為登陸基地,後來的中原黎民源源不斷的以小鎮為中心,將勢力範圍迅速向整個島嶼蔓延。
十年後,這處海船商隊登陸之處,已經成為了一座完全由大慶之人主導的繁華城市,而且一座座標準的中原江南樣式西歐小鎮向四面擴散開來,此地已經成了大慶在南洋最重要的貿易港口,繁華喧鬧一日勝過一日。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等到兩位庶出兒子回報已在南洋立穩腳跟後,賈赦直接找上剛剛從圈禁狀態被放出來的義忠郡王……
第1842章 餘音嫋嫋紅樓終
江南之亂,足足持續了八年之久,才勉強平復!
而且還不是官軍主動收復的失地,而是叛軍主動投降所致。不是他們堅持不下去,而是戰火很快就要蔓延到這些叛軍核心的土地,說他們愛護鄉親也好,不願自己的產業毀於一旦也好,最後透過江南士紳跟朝廷達成協議,叛軍投降朝廷不許大素禍及家族。
朝廷這邊也是疲憊不堪,儘管有河南和津門,以及新開發的魯地財源補充,可朝廷依舊有些拖不下去。
當今心中萬分不甘,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