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表示贊同,不過其中一位貝伊卻丟擲了他的疑問:
「可是蘇丹的一支禁衛軍還駐紮在開羅城內,我們要是想要起事,肯定繞不過他們,要是沒辦法解決掉這支禁衛軍,我們的起事難度將大大增加。」
「這點不必太過在意,伊拉克落入中國人手中,他們隨時都能夠威脅到富庶的敘利亞,要想增強對敘利亞的守備力量,勢必要調動到埃及的軍隊,到那個時候就是我們動手的機會了。」賽義德說道。
「有多少貝伊願意加入我們?」另外一名馬穆魯克貝伊詢問道:「只靠我們手中的力量,只怕是連開羅都拿不下來。」
「南部法尤姆和艾特菲赫的貝伊們都有意願共同起事,不過前提是我們需要先拿下開羅。」賽義德有些無奈地說道,這咋一聽好似陷入了困局,沒有外援他們沒辦法拿下開羅,而拿不下開羅就沒有人和他們一起起事。
不過,這在賽義德看來並不算什麼大事,因為他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了,這個計劃只需要動用少量精銳,便能夠一舉拿下開羅。
他沒有將這個計劃直接告訴他們,而是在這場秘密聚會結束以後,讓手下的人開始著手準備起來。
正如賽義德料想的一般,伊拉克陷落,夏軍隨時能夠揮師西進,威脅富庶的敘利亞地區,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敘利亞帕夏連忙請求周圍地區的帕夏出兵相助。
敘利亞是奧斯曼帝國的重要行省,沒有人能夠坐視夏軍進軍敘利亞,為了防止夏軍繼續西進,周邊各省的軍隊連忙開始集結,向敘利亞增兵。
駐紮在埃及的耶尼切裡新軍也同樣是增援敘利亞的一員,他們在得到命令後,就開始由埃及總督下令調集行軍所需要消耗的糧草和作戰需要的軍械,徵調大量民夫進行運輸。
同時,他們也要求馬穆魯克貝伊們提供一部分馬穆魯克騎兵隨同前往敘利亞,這並非是埃及總督察覺到了馬穆魯克貝伊們的計劃,而是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傳統,所謂奧斯曼特色,不得不嘗。
巴格達陷落的兩個多月後,埃及地區的大部分奧斯曼軍隊正式開拔,耶尼切裡()新軍、行省西帕希騎兵與部分馬穆魯克騎兵組成的龐大軍陣離開埃及地區,浩浩蕩蕩前往敘利亞。
埃及行省的奧斯曼官員們不知道的是,在軍隊出征之後,埃及地區便開始暗流湧動,馬穆魯克貝伊們開始密謀叛亂,決心擺脫奧斯曼帝國的高壓統治,令埃及從其治下獨立出來,恢復馬穆魯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