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一十五章 莫斯科反應

去兩年內,朝廷對於現有的幾個鎮的補員和重新編制了,蘇言在組建第五鎮的時候就想過要將第一鎮、第二鎮、第三鎮和第四鎮重新編制,補充到與第五鎮相同的兵力編制,武器也統一更換為更加先進的二式步槍。

在武安四年之後,朝廷進入了暫時的和平時期,蘇言也就趁著這個機會對四個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制,他取消了刀盾手、長矛手和弓箭手等兵種的編制,統一為步槍兵,並對軍中現役士兵進行淘汰制,淘汰那些對於步槍使用不熟悉計程車兵。

在蘇言的改制之下,四鎮只用了半年時間就統一為新的編制,軍中也統一裝備上二式步槍,將士們身上的甲冑也都更換為輕便不妨礙裝填的短甲。

只有擲彈兵和輕步兵是例外,前者負擔了突擊的職責,時常與敵人陷入近身肉搏,因此他們都還保留了布面甲作為制式防具,而輕步兵是負責襲擾敵軍兵線,執行遠距離狙殺任務,甲冑只會拖累他們的移動速度,因此他們無需著甲。

可以說,經過這次改制後,夏軍已經抬腿邁入新時代,遠遠超過同時期的任何一支軍隊了,就連雄霸歐洲的西班牙大方陣都不是夏軍的對手。

……

時間飛逝,四個月後,沙俄首都莫斯科城。

1660年三月的莫斯科城,還處於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沙皇(即阿列克謝一世)的統治之下,這位沙皇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他透過制訂新法典、重組政府、實行軍事和宗教改革,使俄國從一個野蠻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東歐大國,為他的兒子彼得大帝的功績打下基礎。

可以說,如果沒有阿列克謝一世沙皇,彼得大帝的功績達不到那麼高的成就。

1660年,沙俄與波蘭的戰爭如火如荼,阿列克謝沙皇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西邊的老對手身上,他致力於征服東烏克蘭,但同時也沒有放棄佔領遠東資源豐富的廣袤土地。

來自西伯利亞的皮毛貿易收入佔據了沙俄政府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這些錢源源不斷換成了槍支彈藥,用在前線與波蘭人的戰爭中。

西伯利亞是如此重要,以至於阿列克謝沙皇在聽聞遙遠東方一個名為夏朝的國家正厲兵秣馬,準備與他開戰,爭奪沙俄在遠東的利益,當即暴跳如雷,召集他所信賴的貴族們,準備向遠東增派援軍,保衛遠東的利益。

不過他信賴的貴族們並沒有和他一條心,一部分貴族認為眼下帝國正在與邪惡的波蘭人開戰,不應該分心在那遙遠的東方,相較於西伯利亞,和波蘭的戰爭更加重要。

另外一部分貴族在西伯利亞的皮毛貿易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因此他們自然不可能允許就這樣將西伯利亞拱手相讓,他們堅持應該派遣軍隊前往遠東,並表示願意親自率軍與貪婪的中國人開戰。

在貴族們的吵鬧中,阿列克謝的老師莫洛佐夫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堅持認為帝國應當維護在西伯利亞的利益,但眼下與波蘭人的戰爭正處於關鍵階段,

不能抽調太多軍隊前往東方。

他提議先派遣兩千五百人的隊伍支援遠東,從那些遊蕩的哥薩克部落中也僱傭更多的哥薩克騎兵一同前去西伯利亞,增強帝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

同時,從莫斯科城內組建一支使團前往中國首都,向中國皇帝抗議對方擅自挑起的戰爭,希望能夠用談判避免這場戰爭,以此拖延中隊進攻的時間。

他很明顯的表示,帝國不能同時與波蘭人和中國人進行直接交戰,若是與中國人的戰鬥無法避免,那可以派出使者前往中亞,遊說那裡的蒙古人汗王,許以黃金和利益鼓動蒙古人諸王與將他們從中原驅逐出去的中國人開戰。

沙俄對遠東的歷史並不算一無所知,他們也知道在幾百年前,統治過中國的蒙古人被當地的居民驅逐回草原,在那以後,蒙古人就一直盤踞在中國外圍,與驅逐他們祖先的中國人交戰。

不得不說,雖然莫洛佐夫曾經在執政期間犯下了多項大錯,導致莫斯科城中爆發鹽商,但他的看法充滿了道理,沙皇稱讚他的睿智,決定採納他的建議,當即組建一個使團派往中國,同時又派出多個使者前往中亞諸國進行遊說。

阿列克謝沙皇充滿了鬥志,只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在半年以後,他的軍隊就會在楚德諾夫會戰中損失慘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