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大軍凱旋的宮宴極為熱鬧,皇帝與百官一同暢飲,宮宴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終於結束,皇帝飲酒過多,身體不適,以至於第二天的朝會都無法前往,只能罷朝一日。
第三天,朝會照常進行,蘇定遠上奏,請求朝廷決定該如何處置瀋陽與興京城的投降的滿人,他認為滿人厭惡朝廷,恐有作亂之嫌,為了以防萬一,應當將忠誠於清廷的滿人遷入關內,分散安置於漢地,與漢人打散定居,以此消除滿人聚眾作亂的機會和能力。
蘇定遠的提議得到了許多官員的贊同,蘇言便允准了他的提議,擬旨將等候安置的滿人分散遷往陝西、四川、交趾、臺灣等缺少人口的地方——至於為什麼不遷往呂宋,呂宋局勢還沒徹底穩定下來,可不敢把動亂源頭弄進去。
除了蘇定遠的奏疏外,朝廷內部還另外有些事情需要商議。
第一件,是該如何推行在東北的統治。
眼下清廷覆滅,東北的女真各部也都爭先歸附,東北局勢一片大好,是時候在東北設立州縣派遣流官治理,徹底穩固朝廷在東北的統治根基。
一朝有一朝的歷史使命,明朝的歷史使命便是將西南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使其成為不可缺少的疆土,而蘇言自認為他建立的夏朝的歷史使命不僅要比肩清朝,甚至還要比清朝做的更好。
東北、蒙古、西域、烏斯藏、東南亞、南洋……這些都要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等百年之後成為固有領土,不可分割。
言歸正傳,內閣首輔許赫早有想法,他隨後站了出來,表示東北地域廣大,異族眾多,應當設立宣慰司等省級單位以方便治理,他擬定將清廷寧古塔改回舊名龍泉府(其地原為渤海國上京龍泉府),以松花江和黑龍江為界,設龍泉宣慰司進行過渡。
龍泉宣慰司宣慰使應從朝中選能力、德行高尚者出任,其任務便是招撫境內女真各部,從關內招收流民進行安置,開闢農田,設立軍隊,築造新城,教化異族,等局勢穩定後再改為布政司進行治理。
而在松花江、黑龍江以北另外設立宣慰司,但兩江以北為苦寒貧瘠之地,人口稀少,沒有大城,許赫便提議在黑龍江江畔另擇良地建造新城,以黑龍江為名,命名為黑龍江城,設黑龍江宣慰司,其任務與龍泉宣慰司相同。
不過許赫說到這,錦衣衛指揮使李元胤有了別的意見,在許赫說完以後,他便立即站出身來,對蘇言說道:“陛下,臣自主掌北鎮撫司以來,常遣耳目入四夷諸國刺探,今極北之地有一大國名曰羅剎,其百姓形恰似西洋人,虎背熊腰,而其眼尤碧,其鼻尤大,其鬚尤細而紫,且多語近南方之鳩舌,與漢語小同大異。
羅剎人好戰而驍勇,好酗酒而常鬥毆,其疆域之大無法探究,其人馬自極西之地而來,佔據黑龍江上游,屠戮上游女真部族,臣斗膽猜測,未來國朝必定與羅剎國有所一戰,因而應當於黑龍江部署兵馬,整軍備戰。”…羅剎,俄羅斯。
蘇言目光微動,他沒想到主掌錦衣衛的李元胤居然是最先意識到北邊威脅的人,因此看向對方的目光中自然而然帶上了幾分欣賞之色。
他點了點頭,道:“北疆羅剎之事,朕也有所耳聞,其國大好戰,必然成為我大夏心腹大患,一旦開戰,漠北蒙古、黑龍江都將淪為戰場,因此黑龍江不便設宣慰司,也不便設布政司,應設黑龍江都司,置總督一名,主掌黑龍江都司軍政要務。”
“至於龍泉宣慰司。”蘇言又話鋒一轉,道:“此地也無需設宣慰司了,直接設為布政司吧,著調貴州巡撫安道遠為龍泉巡撫,命其全權負責東北改土歸流之事。”
“臣遵旨。”
見蘇言態度堅決,許赫也只好無奈的應諾下來。
許赫退下後,便開始第二件議題,那便是由誰來出任黑龍江總督,剛剛皇帝的態度非常明顯,接下來的北方將主要防備極北之地的羅剎國,那麼第一任黑龍江總督就必須也要善識軍略了。
因為沒有提前商議,所以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很快就各執己見,推舉他們認為合適的人選,由曾經的魯王朝廷官員組成的舟山派自然是推選定國公張名振,其餘人也都有推選,最後呼聲最高的還是蘇定遠、張名振與阮進等人。
不過蘇言並不準備使用這呼聲最高的三人,三人功勳卓著,快要封無可封了,而且老是用老將也不太好,應該給新人出頭的機會。
因此,蘇言力排眾議,以北溪侯王翊出任黑龍江總督,在關內組織漢民、各類工匠五萬人一同北上黑龍江,選擇良地建造新城,武功伯趙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