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於此,本書總結了上百個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心理規律,並配有實用操作案例,以方便家長們理解和掌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心理規律就是家長了解和塑造孩子最有力的心理武器。
特色三:與單純的理論指導不同,本書更注重的是方法。
單純的理論指導,只能為家長們提供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而理論指導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們往往又會感到無從下手。於是,很多家長都不禁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看著很好、讀著很棒,但究竟如何去應用呢?
為解決家長們的這種疑惑,在本書中,我們將要呈現給讀者的,將是科學的理論與實際操作方法的完滿結合。不僅讓您讀有所思、有所想,更能讓您有的放矢,將科學的教育方法靈活地運用在自己的日常教育中。
特色四:以圖解的形式對家庭教育方式進行解讀,更有利於操作和理解。
在本書每個章節的最後,都附有“本章要點圖示”,以圖解的形式對整個章節中父母需要靈活掌握的教育方法進行了詳細而精闢的總結。透過這些圖解,父母可以在閱讀文字內容之後,對其有更加深刻的把握,更利於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操作和運用。
希望這種圖解的方式,能夠給您帶來一定的便利與愉悅。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在此就不更多介紹了。希望本書能夠帶給廣大父母以更多有益的啟示與幫助。也衷心祝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有所成就!
孩子的成長曆程:成長教育中的心理學(1)
一 孩子的心理發展
二 孩子的能力培養
三 孩子的智力開發
引語:
孩子的成長分為哪幾個階段?
每個階段的成長任務是什麼?
在孩子的這些特殊成長階段,父母應注意哪些問題?
……
作為父母,你是否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很難準確地回答這些問題。但作為出生在新時代、生活在競爭社會中的父母,我們必須要明確這樣一個道理:孩子在童年時期,你對孩子的教育,將決定孩子日後進入社會的生存力和競爭力。
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越科學,孩子的未來越成功!
一 孩子的心理發展
從兒童發展學角度上看,孩子的心理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幼兒階段、少兒階段、青春期階段。在每一個特定的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都要完成某種或某幾種特定的任務。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孩子到五六歲還有吃手的毛病,並且家長越是提醒,這個壞毛病越是嚴重。其實,這就是孩子在嬰兒期的一種自然心理需求沒能得到滿足。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在3~4個月大時,都會出現吃自己的手和腳的行為,這使得很多講究衛生的媽媽焦慮萬分,於是便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制止這種行為,如強行將孩子的手拉開、將孩子的手裹起、給孩子臉色看,或大聲斥責孩子。其實,家長們的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確切來說,是有害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嬰兒期的孩子吃手,是他們大腦發育、心理發育和心理成熟的需要。
而且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如果孩子在嬰兒時期的吃手行為被強行制止,由於其心理沒有得到滿足,便會產生很強烈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會一直伴隨著他,因此很易形成焦慮、多疑、敏感、膽怯的性格。因此,懂得心理學的父母,一般會理解孩子吃手的這種心理,並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然後再想辦法轉移孩子的這一行為。
又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很多孩子會頻繁出現撒謊的現象,並且屢教不改,令家長們大為頭痛。其實,孩子的這種壞毛病之所以愈演愈烈,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心理造成的。
一位家長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
晚飯前,孩子要吃餅乾,媽媽耐心地告訴孩子:“晚飯前不許吃東西,不然吃飯時就吃不下東西了,這樣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孩子點了點頭,媽媽就去準備晚飯了。
然而,當晚飯準備好,媽媽來叫正在客廳的孩子吃飯時,卻看到茶几上有很多餅乾渣,便問孩子:“你偷吃餅乾了?”
孩子使勁搖著頭說:“沒有,我沒吃餅乾。”
但這位媽媽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嘴上還帶著剛才吃餅乾時留下的餅乾屑。
孩子為什麼會睜著眼睛說瞎話呢?其實,如果我們從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