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個男人。

女孩子討厭甚至是害怕跟異性接觸,不能正常地與異性相處,這也是由父愛缺失而引發的悲劇。上述事例中的那個女孩,因為從小失去了父愛,再加上媽媽對她的錯誤教育,從而導致她對異性認知的偏差。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往往會使男孩不能順利地完成角色認同,使女孩不能正確地認識異性。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應該怎樣做,才能引導孩子順利成長呢?

以下我們向家長們介紹一下父親教育最應該堅持的三個原則,它們會促使父親的教育更趨完美。

方法一:父親VS孩子的性格——加入柔性因素原則

在大多數的家庭中,“父親”這個詞意味著權威、秩序。在父親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父親會在無形之中向孩子傳授或滲透社會秩序、規範、準則。不僅如此,父親的獨立、勇敢、自信、熱情等優秀個性和特徵,也會潛移默化地使孩子受到影響。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大多數的父親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常常會使孩子的性格出現很大的缺陷。

一位無奈的媽媽常常這樣對別人訴說:

我們家小峰太嬌氣了,今年都讀小學了,但還十分愛哭:在學校受了一點委屈就哭;在家裡,我稍微批評他兩句,他還是哭;別人欺負他,他更是不敢還手,只知道哭。

為什麼這個孩子如此愛哭,如此懦弱呢?

這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有很大的關係。在小峰的家裡,媽媽因為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時間都用在照顧小峰上。為了讓家裡生活無憂,小峰爸爸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即使是下了班,他也只顧著睡覺,很少與孩子接觸。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小峰漸漸養成了膽小、懦弱、愛哭的個性。

父親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來講,與母親相比,父親通常具有獨立、果斷、堅強、敢於冒險、敢於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等個性品質。如果父親經常與孩子在一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學習到父親的這種行為方式或性格特點。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試驗:將那些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孩子,與那些一個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進行比較,前者更具有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人際關係更加融洽。

上述事例中的小峰很少有機會與爸爸接觸,他的性格更多地受到媽媽的影響,所以會顯得嬌氣和軟弱。

此外,父親教育的缺失,還會使孩子缺乏責任感。

一個叫小西的男孩,15歲就開始迷戀網路,並因此而輟學,終日以網咖為家。沒有錢上網了,他就靠小偷小摸來籌錢。為此,他甚至常常被抓進公安局,但他屢教不改。

是什麼原因讓一個15歲孩子的性格變成這樣呢?他的家庭關係又是怎麼樣的呢?

原來,小西的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自小西出生以來,一直都是母親在教育他。父親很少教育他,也很少與他溝通交流,加上年齡的差距,父子之間的代溝十分嚴重。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學(22)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中,父親的教育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男孩子,父親偉岸與粗獷的形象會令他們聯想到男子氣概。同時,孩子還可以從父親身上學到對社會的適應性,樹立自豪感和責任感。

上述事例中的小西是在缺少父親教育的環境下長大的,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責任感和歸屬感,社會適應能力低、分辨是非能力低、情商低等結果。

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是在缺少父親教育的環境下成長的,在他們小的時候,他們會很聽母親的話。但一旦他們到了一個相對比較大的環境中,他們就將不再受母親的束縛。當然,當他們受到外界誘惑時,由於分辨是非能力低,他們會很快對誘惑妥協。再加上他們從小對家庭沒有責任感和歸屬感,常常會做出令家長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來,例如,因為迷戀網路而輟學、因為與父母發生矛盾而離家出走、因為早戀而與他人私奔等。

性格膽小懦弱、沒有責任感,這些都是由於父親教育缺失而產生的不良後果。

那麼,如果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缺席”,他應該如何教育,才有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呢?

提到父親教育,很多孩子都會想到批評和巴掌。是的,大多數的父親只有在孩子犯了大錯誤的時候才會插手教育孩子,而且他們習慣用“武力”使孩子屈服。因此,在大多數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