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去了很多天,我帶孩子出去玩,出門後我問孩子,你想吃什麼零食,媽媽去給你買。兒子的回答讓我著實感動了很久,他說:“媽媽,我什麼零食也不吃,你把買零食的錢攢著買個新花瓶吧!”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學(14)

這時,我暗自慶幸,慶幸孩子打碎花瓶那天,我沒有衝孩子發脾氣,並且運用了正確的教育方式。

其實,家長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做錯事,批評和懲罰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很少有家長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感受,更沒有考慮到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這方面,上述事例中的那位家長做得十分到位,看到孩子把花瓶打碎,她不但沒有懲罰孩子,還去安慰孩子。其實,這位家長運用的是一種心理效應——自己人效應,即家長用自己小時候的相同經歷,把孩子與自己視為一體,縮短了與孩子的心理距離,使孩子把自己當作“自己人”,當成知心朋友。這樣孩子很容易就會接受家長的教育,從而改正自己的行為了。利用自己人效應,讓孩子把家長當成“自己人”,是家長與孩子做朋友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以,要想輕鬆對孩子進行教育,家長就要讓孩子把自己當成“自己人”,當作知心朋友。這樣,在瞭解孩子內心想法的前提下,教育就變成很簡單的事情了。

那麼,家長如何讓孩子把自己當成“自己人”呢?家長如何才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呢?

方法一:尊重孩子——發言權效應

“小孩子也需要尊重嗎?”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存有疑問。

是的,從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就需要他人的尊重,一旦他們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會用不同於成人的方式表達出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對一個看似不懂事的嬰兒說“你真醜”,雖然他不會說話,但他會立刻用哭來回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