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一個細節,來尋找這種關注和認同。

我就曾親自感受過孩子的這種細心勁兒:

女兒5歲那年,她忽然十分熱衷於“跳”,從幼兒園回到家就不停地跳,並且還邊跳邊嚷:“爸爸媽媽,你們快看我跳得好看嗎?”我們知道這是孩子的心理需要,便儘量滿足她。

一天,我把她從幼兒園接回家,她又開始跳,並且邊跳邊對我說:“媽媽,我今天要跳100下,你要看著我呀!”

我答應了。她開始跳了,跳得很高興,等她跳到50多下時,我感覺很無聊,便拿起茶几上的報紙翻了翻。這時,我發現女兒停了下來,很不高興的樣子,便問她:“你怎麼不跳了,還沒到100下呢?”

“你沒有看我!”女兒不高興地說。

“我一直在看呀?”

“不是,你在看報紙!”

我知道我的分神引起了女兒的不高興,於是便試圖這樣說服她:“你要跳100下呢,我錯過一兩下是沒有關係的。”

“有關係,因為每一下都不一樣。”

我一愣,忙請女兒再重新跳,這次我真的用心在關注女兒。確實,她所跳的每一下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在跳這100下的過程中,她的手在不停地擺著不同的姿勢,臉上的表情也不時地在變化,真的是每一下都不一樣。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欣賞,就像我的女兒喜歡跳一樣,她在跳的同時之所以不停地變換手勢和表情,就是想得到我的認同。然而,當家長對這一切視而不見時,她就會失望。自然,家長的忽視就會使這些得不到認同的孩子,想用壞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

所以,每一位家長都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真誠地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這樣,你就會發現,即使孩子要跳100下,每一下與每一下也是有所不同的。當我們發現這些不同後,我們要認同孩子,如這樣對孩子說:“瞧,這個動作真美!”

方法三:尊重與理解——應對孩子的秩序敏感心理

也許有家長要問:“小孩子也懂秩序?”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學(12)

的確,孩子不僅懂秩序,而且,有一段時期,他們對秩序會非常敏感。這時如果有誰打亂了他們的秩序,他們會哭鬧不止。

爸爸媽媽帶小莉在外面玩得十分高興,可是回家之後,這小傢伙卻哭鬧不止,搞得全家人都不愉快。究其原因,原來僅僅是因為大家在進家門的時候把順序搞錯了。

平時,媽媽帶小莉從外面回家時,都是媽媽開啟門後,讓小莉先進,然後自己再進去。如果爸爸跟著的話,是小莉先進,然後是媽媽,最後是爸爸。

然而,今天爸爸把門開啟後,自己第一個邁進家門,於是小莉不滿意了,不停地喊叫著:“小莉先進!小莉先進!”於是爸爸退回來,讓她先進。看到小莉進了門,爸爸隨即也邁步走了進去。沒想到,小莉又嚷嚷起來:“媽媽先進!媽媽先進!”爸爸有點不耐煩了,覺得不應該事事都由孩子說了算,便沒有理睬她。然而,小莉就是不依不饒,非要把爸爸推出去,讓媽媽先進。但爸爸不但沒有被推出去,還在小莉的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這不,小莉就哭個不停了。

看了小莉的事例,也許很多家長會想,僅僅是進家門的順序改變了一下,這孩子用得著這樣哭鬧嗎?看來這孩子真是被家長慣壞了。其實,持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就大錯特錯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秩序敏感期,在這個秩序敏感期,孩子會要求每一件事情都按著嚴格的順序去做,這是孩子的一種心理需求。當然,這只是階段性的,過了這個階段,孩子這種奇怪的要求就會消失。

上面事例中的小莉就處在這個特殊的秩序敏感期,她已經習慣了全家人的進門順序,一旦這個順序被打亂,她就會失去安全感,變得很不合作。那麼,如何讓她變得合作起來呢?小莉的媽媽很快就使女兒恢復了平靜,而她的做法也很簡單,僅僅是請大家都出去,然後再按以前的順序重新進一次門,女兒就停止了哭鬧。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為這一過程滿足了小莉內心的秩序感,使她覺得世界又恢復了原本的樣子,使她產生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安寧感、滿足感,所以她才會變得合作起來。

那麼,小莉爸爸和媽媽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各自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一定有很多家長這樣說:小莉爸爸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不慣著孩子,這樣會使孩子變得更加乖巧;小莉媽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