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就是在回答心理學家的問題時,也總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做補充。

一對孿生姐妹,從小到大,她們生活的環境都是相同的,但她們的性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呢?

對此,心理學家展開了多方面的調查,最後終於得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原來,問題出在這兩個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上,她們的媽媽在生她們的時候進行的是剖腹產手術,可以說兩個孩子是同時出生的。但孩子小時候,由家長指定,一個做“姐姐”,一個做“妹妹”,並且“姐姐”要照顧“妹妹”,並對妹妹負責。因此,每當家長委派什麼任務時,都是由姐姐出面去辦,妹妹只是個小“跟班”。長久如此,“姐姐”就形成了獨立、主動、善交際的性格,而“妹妹”則養成了順從、聽話的性格。

即使是孿生姐妹,家長不同的教育態度,孩子也會形成不同的角色認同,形成不同的性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家長的教育態度對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會有多大。

為了研究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國內和國外的很多教育學家們,都對本國家長們的教育態度進行了調查分析,他們發現,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家長們錯誤的教育方式都會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例如,家長溺愛、嬌慣孩子,會使孩子產生很強的依賴性,缺乏對環境的適應力,日後將很難適應社會生活。另外,家長的過度溺愛還會使孩子養成蠻橫無理、放肆任性、以自我中心等消極性格。

又如,家長對孩子太過嚴厲和粗暴,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從而形成粗魯、暴力的性格。

當然,如果由於種種原因,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忽視他們的存在,這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我行我素、*不羈的性格,在壞人的引誘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時,這種型別的孩子還極易產生厭世輕生的情緒。

因此,要想孩子養成健康的性格,家長一定要用*的態度教育孩子。所謂*,即不嬌慣、不粗暴、不專制,讓孩子在一種充滿理性之愛的氛圍中成長。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銘銘的父母在家裡立了這樣幾條規定:

1. 無論是誰,無論多麼生氣,都不能說髒話,如果真的想發火,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

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每個人都健康的時候,自己喝水自己倒,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允許例外存在,但這種情況不能太頻繁。

3. 每個人遇到困難,如果自己解決不了,要相信集體的力量,告訴大家,大家一起想辦法。

4. 做錯了事情,先不要後悔,而是先尋找彌補的措施。

……

在這些規定的引導下,銘銘從小就與別的孩子不同,她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嬌氣、任性,任何事情都要依賴父母,而是獨立、樂觀、講禮貌。因為她的這種好性格,老師還把她選為班長呢。

好性格是孩子一生都享用不盡的財富,而在某種程度上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性格,決定權往往掌握在家長手中。

所以,要想讓孩子擁有獨立、樂觀、堅強、熱情等性格,家長們也不妨像銘銘的家長一樣,訂製一個類似的家庭規定,在約束孩子的同時,也約束自己: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給孩子理智的愛。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習慣與性格培養中的心理學(8)

方法二:性格培養要從小開始——易塑性原則

對於孩子的性格,很多家長常常會存在誤解,認為孩子懂事後才能培養其性格。因此,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往往在孩子五六歲時才開始。

其實,家長的這些觀念和做法都是不科學的,等到孩子五六歲才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的性格,就已經錯過了孩子性格培養的最佳時期。

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角度來看,0~6歲是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最迅速的階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富可塑性的階段,也是為孩子的性格奠定最堅實基礎的階段。此時,外界的刺激會在他們的大腦裡留下很深的痕跡,刺激反覆呈現,就會轉化為內在資訊,對孩子的性格形成產生很深遠的影響。

我曾遇到這樣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好,因為父母經常忽略對她的照顧,致使她常常餓肚子。現在雖然這個孩子的父母已經和好了,但她常常這樣對人說:“不管我吃多少東西,我還是有那種飢餓的感覺。”

也許一般人不能理解她這種感覺,但這確實是因為她小時候,家長忽視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