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不要感覺孤獨,要從孤獨中尋找安慰。’有人曾說要想戰勝病魔,就要熟悉病魔。滲入身心的孤獨,如果我感覺孤獨,就需要給自己一份安靜的環境和平和的心情,為這種孤獨尋找一個可以釋放、停靠的空間。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就從家庭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從自身獲得了更進一步的自由。”
惠明的告白樸素而誠懇,她的頓悟卻擲地有聲。女人三十開始感到的孤獨寂寞,而惠明卻把這些視為與自己的人生同行的燈火,一步一個腳印,步入了30歲的生命長河。
“20歲的時候,即使感到孤獨,也不會悲傷流淚,因為孤獨只是生活中的一支小插曲,總是有種像是生活在蜜罐裡的幸福感。但是,到了30歲才明白,孤獨、寂寞、悲傷並不會因為你強忍不哭而消失,它們是我人生之旅的同伴。所以,應該和它們成為一家人,時而像朋友,時而像戀人,要學著消解它們,並從它們那裡獲取安慰。這樣,就沒有時間感受孤獨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無法迴避就學會享受
“做飯,洗衣服,看孩子,上班哪件事都不容易做好,如果能不去做的話一定會想方設法避免,但是,倘若實在無法避免的話,就學會享受。”
在30歲的美玲眼中沒有什麼“事情”,不把事兒當事兒就是美玲的生活哲學。一旦把事兒當事兒,從那一刻起,痛苦就超越了歡樂,壓力超越了愉悅,只能一邊思考該怎麼辦,一邊束手無策。
美玲最討厭“苦盡甘來”這句話,說什麼苦難之後歡樂就會來臨,這簡直是?…3歲小孩兒的鬼話。
“所謂苦盡甘來,是說先將一個人置於痛苦之中然後再讓他有所收穫吧。可我活了三十多年,到現在也從來沒有在苦難之後ó…來歡樂。苦難仍在繼續,而歡樂與幸福還在遙不可及的前方。最可怕的說法就是‘再堅持一下,再忍耐一下’。如果真想獲得歡樂與幸福,自己就一定要把痛苦與磨難轉換為歡樂與幸福。”
即使撫養4歲的女兒,美玲也泰然自若,完全不像其它母親那樣處於焦慮之中,成天惦記著孩子是不是病了,什麼時候讓孩子學英語,什麼時候送孩子去鋼琴和跆è…道學習班等。
“對我來說,撫養孩子這件事情本身就很快樂,充滿了驚喜。我小時候挑食很嚴重,動不動就流鼻涕,沒有出去學習鋼琴,英語發音也很糟糕,可到了美國,英語發音自然就標準了。既然如此,我們現在為什麼要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而牽腸掛肚,戰戰兢兢呢?學習不好,長得不好又能怎麼樣?一個生命,微笑著慢慢品味成長的風景和生活的樂趣,不是也很幸福嗎?”
美玲的烹飪水平大家有目共睹,都說不怎麼樣。不過,美玲一直努力嘗試新的菜品,哪怕丈夫和孩子苦苦“哀求”她放棄,也沒有打消她的熱情,她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做不好菜,剛結婚的時候真的有很大壓力,丈夫還好說,一到過節去婆婆家的時候,我就很為做飯發愁。我想不能這樣下去了,反正生活中無法避開做飯了,那我就好好享受做菜這個過程吧。我開始收集烹飪書籍,光顧舊貨市場,尋找美味餐廳,打聽做飯的訣竅??如此一來,漸漸地,我開始陶醉於烹飪世界的魅力。當然,我還不能完全控制飯菜的味道,但是,我開始默默期待準備晚餐的時刻了。雖然到現在我還沒有讓丈夫讚不絕口,可我的做菜手藝已經有了很大提升!”
美玲在工作中也是個笑容天使。她在進修院擔任組長,在組員的人氣投票中美玲的得票數總是獨佔鰲頭。
“不可能的事情就不要勉強了,相反,如果有可能就一定要盡全力實現,各種不可能實現的計劃只會消磨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效率低下的組織必然走上衰退之路。找出可能實現的專案並做好計劃,努力實現並體會這個過程的快樂,這樣,即使沒有最高的收效,也能成為結果‘最好’的團隊。”
美玲並非天生的樂天派,她曾經把時間都花在應付人和事上,忙得不可開交,身心疲憊。有一天,她轉換了想法,改變了方法,並逐漸把轉變的思想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從此之後,她就開始變得快樂和幸福。
“人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辛苦,而是由於思考事情讓我們精神疲勞,從而感到辛苦。做任何事情都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辛苦的方法,一種是快樂的方法。我只是在二者之中選擇了快樂的方法。我會放棄沒有快樂方法的事情,只做可以獲得快樂的事情。人生苦短,難道非要走上辛苦的荊棘道路,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嗎?”
美玲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