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九章 我要做的事

別人不知道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威力,即便是國內國外那些現在已經在接觸、甚至大量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的人,估計對這件新鮮事物在未來的發展潛力,也頂天了就是有個大概的良性預估,但李謙對此卻是心知肚明的。

那麼,明知道在未來發展起來的網際網路的衝擊之下,唱片業即將一蹶不振,而在此之前,唱片業的黃金髮展期,也就僅僅只剩下八到十年了,還有必要費盡千辛萬苦的去組建自己的唱片發行網路嗎?

在李謙看來,如果能建成,那固然好,哪怕趕在網際網路盜版大潮到來之前最後多掙幾筆,也肯定是收穫很大,但問題是,發行網路這個東西,又豈是那麼容易說建就建起來的?

製作、生產、發行,就像是一個永遠不變的三角形,三足俱全,自然穩定。

但為什麼國內那麼多唱片公司,擁有獨立發行能力的,頂天了也就是十家左右?而擁有獨立生產能力的,就更是隻有四五家而已?

生產還好說。暫時來說,目前國內的絕大部分唱片公司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而且事實上,專業級的cd生產線和磁帶生產線,也不是中小唱片公司能玩得動的,所以,儘管擁有自己的生產系統,對於一家唱片公司的長遠發展來說,肯定是重要之極,但畢竟即便是交由別的公司代工,生產這一塊兒實際需要的成本。其實並不算太高。

尤其是cd,據說為了推廣cd的技術和標準,目前國內擁有cd灌製能力的索尼等幾家公司的生產線。都是在保本執行,生產所需要的花費,甚至都不比磁帶高多少。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小唱片公司來說,其實最容易受制於人的,也是中小唱片公司要想發展壯大的最大的天花板,就是這個宣發能力。

發行能力。對於一家從事文化藝術類產品生產的公司來說,其重要性。真的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甚至於可以說,發行能力,是生命線。

在曾經的那個時空,頂級大導演、製片人斯皮爾伯格。頂級電影製片人和動畫電影製片人卡森伯格,以及頂級的音樂人、製片人大衛格芬,這三個人曾經聯合組建了夢工廠電影公司,以三位創立人的實力和人脈,可以說,不管是真人電影還是動畫電影,他們已經可以在電影製作方面不依賴任何人,就把影片質量做到頂級,而且事實上來說。在夢工廠存在的那些年裡,這家公司的出品也的確是以高質量而著稱。

但是,這樣一家夢想著成為好萊塢第七大電影製片商的公司。最終存在了不過十來年,就在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的圍剿之下,折戟沉沙了。

他們出品的電影質量普遍很高,甚至於票房也普遍很好,但他們,就是倒閉了。

因為自始至終。他們都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發行渠道。

發行渠道受制於人,那麼影片的票房再好。真正的利潤大頭還是要落到發行公司手裡,而一旦票房失利,他們要面對的就是虧損。長此以往,怎麼可能做得下去?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是這樣,對於唱片行業來說,同樣如此。

索尼、華歌、信達,為什麼會被公認為是唱片界的三大巨頭?那並不只是因為他們旗下擁有最多最紅的歌星,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擁有把一張質量一般的唱片賣到可以賺錢的強大的發行能力。

一張專輯,在一家同樣有獨立發行能力的中型唱片公司那裡,可能只能賣到30萬張,但同樣的一張專輯交給索尼來發行,就有可能會賣到50萬張,甚至更多。

也正因此,在得知廖遼的合約即將到期,謝銘遠先後幾次跟廖遼見面的時候,就曾不止一次提到過,把《濤聲依舊》這樣的專輯交給索尼,索尼能保證給你賣過1000萬張!但是在長生唱片,他們就頂多能給你賣到八百萬張。能不能過一千萬張?或許能,或許不能,那就要看運氣了!——這就是發行的威力。

而且,對於長生唱片來說,他們能把廖遼的專輯賣過800萬張,其實也並不值得驕傲,因為一個歌星達到了廖遼這個層次,事實上即便你發行能力不行,也會有很多經銷商會主動找上門來要貨的,只要你有一定的渠道基礎,那麼藉著廖遼的專輯,甚至可以順勢擴充套件自己的發行渠道——這時候就正好反過來,這就是巨星的魅力。

那麼,話又說回來,未來的李謙工作室將會簽下廖遼作為第一個簽約歌手,那麼工作室就能借著廖遼的巨星優勢,自己做發行麼?

別開玩笑了!

斯皮爾伯格之於電影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比廖遼之於唱片的影響力,可要大了不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