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非曹氏宗族的綠袍將隊中,一騎驟馳而出,大叫道:“丞相錦袍,該讓我們外姓人先取,如此方不顯丞相偏私。”此人正是大將文聘。
曹操卻也並不拒絕,欣然同意讓文聘試射。
只見文聘張弓搭箭,猛地一箭射去,亦正中紅心,眾人喝采,金鼓齊鳴。文聘得意地大呼道:“快拿錦袍來。”
就在此時,紅袍隊中,曹休的叔父曹洪飛馬而出,厲聲喝道:“此袍乃我侄先得,你敢爭奪麼?且看我為你兩人解箭吧。”說時曳滿一箭射去,不但正中紅心,更將曹休和文聘的紅心中箭震落地上,眾人更大聲喝采,歡聲雷動。
曹洪正要上前取錦袍,綠袍隊中一將驟奔出,正是大將張邵,只見張郃舞弓大叫道:“你三人射法,平平無奇,且看我如何射法。”
語音未落,張郃身子一翻,從馬背上倒轉身去,一箭早已射出,穩穩地插落紅心之中,由於他是翻身背射,其難度顯然又超過了先射的三將。張郃因而大笑道:“這錦袍該是我囊中之物了吧。”
張郃正洋洋自得之際,曹氏宗族紅袍隊中,又有一員大將飛馳而出,正是曹操的族弟夏侯淵,只見夏侯淵以曹氏宗族的口氣大叫道:“你翻身背射,花巧之技而已,有甚稀奇?
且看我族中人,一箭射你紅心中。“
夏侯淵說罷,彎弓搭箭,奮力一箭射去,恰好插落四箭之中央,果然是紅心中的紅心,霎間場上歡呼聲如雷,金鼓齊鳴,響徹臺上臺下,夏侯淵勒馬按弓,大笑道:“按箭法而論,錦袍當屬我曹氏宗族人了吧。”
夏侯淵十分自負,卻激怒了一位猛將,只見綠袍隊中的徐晃驟馬馳出,大叫道:“留下錦袍給我。”
夏侯淵自恃是曹操的族弟,又立下戰功無數,並不把徐晃放在眼內,一聽不由冷笑道:“我已一箭中紅心之紅心,你尚有何妙射之法,敢與我爭奪?”
徐晃見夏侯淵目中無人,心中亦不由大怒,他大喝一聲:“你射紅心,有甚稀奇,看我箭取錦袍。”徐晃在馬上疾馳,賓士中猛射一箭,向掛著錦袍的柳枝射去。柳枝應箭而斷,錦袍掉落。徐晃馳馬而過,伸手接住錦袍,得意地披於身上,他縱馬上前,到銅雀臺下,向臺上的曹操鞠身道:“多謝丞相錦袍。”
曹操素喜徐晃的神勇,見狀不由讚道:“真虎將也。”
徐晃正欲奔回隊中,綠袍隊中早已馳出一將,竟是曹操的心腹愛將許褚,許褚大叫道:“你從柳枝取袍,看我從你身上奪袍。”
說時,許褚驟馬上前,伸手便扯徐晃身披的錦袍。徐晃大怒,舞弓抽打許諸。許褚揪住弓,奮起神力,猛地一拖,竟將徐晃扯離鞍橋。徐晃又驚又怒,翻身下馬,許褚不捨,亦下馬撲上,揪住徐晃便打,兩人纏住,廝鬥起來,十分激烈。
曹操見狀,連忙喝令眾將上前,將二人分開,但錦袍已被撕得粉碎了。
曹操下令,將徐晃、許褚召上銅雀臺。徐晃睜眉怒目,恨恨不已;許褚咬牙切齒,兇光閃閃,兩人均有再拼死相鬥的打算。
曹操見狀,下令將有份射箭的將軍不分紅袍、綠袍召上臺來。
曹操向眾將慰道:“公等皆我愛將,同為我效忠,我欲觀公等之勇而已,又豈惜區區一襲戰袍?”他下令每人均賜贈一件錦袍。
眾將向曹操拜謝,皆感激他的慷慨善用。
荀攸在旁見了,這才暗鬆口氣,暗想道:主公原來是藉此射箭奪袍之計,挑動諸將的爭相獻忠勇;同時又欲借銅雀臺之會,一洗赤壁慘敗的頹氣,主公此舉可謂一箭雙鵰,妙之極了。荀攸心中不由為曹操心計喝采。
果然曹操又吩咐於臺上賜座,令諸將依序而坐,再擺上盛宴,奏響鼓樂,文武百官開懷暢飲,歡聲雷動。
剛才是武將及曹氏宗族向曹操表忠示勇,已從武力方面向滿朝百官示威,起了極大的震懾及激勵作用,苟攸預料,曹操接下一步必定是轉向文官的宣揚。
果然曹操向臺上的文官笑道:“武將既以騎射盡顯威勇,公等飽學之士,今日登此高臺,何不進上文章,以記頌此一時之慶?”
文官中,早有王朗、王粲、陳琳等人,紛紛進獻詩文,均是向曹操歌功頌德,極盡奉迎之意,其中更有向對照言,說他已得天命,當有“王天下、登大典”之意。
曹操閱看文官進獻的詩文,臉上神色閃爍不定,心中不由憶起在譙郡祖墓前所遇到的異兆……他一切均可懷疑,但幼子曹舒的夭折,卻是千真萬確的慘事。這豈不就印證了祖靈預判的血煞禍延子孫的凶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