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搜刮,老百姓的鍋底都刮乾淨了,哪裡還有什麼錢支援你。真的要實施起來,那還不如叫百姓直接造反去,也許還有點活路。
張浚:宋兄準備如何?
宋齊愈:我打算上書議政。
張浚:你的災難要來了。
張浚說完,長嘆一聲,他甚至已經準備為將要貶官流放的宋齊愈送行。可是張浚想錯了,這是他和宋齊愈的最後一次談話。
宋齊愈回去以後,打算履行自己作為諫議大夫的責任上書議政,很快他的奏章就落入李綱的手中。
於是,諫議大夫宋齊愈下獄。
李綱想起了宋齊愈在靖康年間的歷史,當時宋齊愈曾出使金營,回來時開封府尹王時雍偷偷問宋齊愈:金人打算立誰為皇帝?宋齊愈說是張邦昌,所以才有了後來王時雍首議推舉張邦昌為帝“僭逆”事件的發生。
宋齊愈拒絕認罪。
獄吏就勸他說:“大人想必知道,按照祖宗家法,僭逆也不過流放嶺南,何不認罪到嶺南走走,監獄裡的空氣多不好……
宋齊愈想想,罷了,認就認。
但是李綱並沒有把宋齊愈流放嶺南,而是直接將他押到東市。處死!
應該說,宋齊愈對帝國國情的認識遠在李綱之上,他的觀點完全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可是僅僅因為與主戰派政見不合,就慘遭殺害。而且因為得罪的是主戰派,所以在歷史上連個像樣的名聲都沒留下。
悲哉,宋齊愈!
李綱此舉,在帝國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宋齊愈的好友張浚徹底憤怒了,難道因為你是宰相就可以濫殺無辜嗎?遂上書彈劾李綱。
趙構也很生氣,我都沒說話你憑什麼亂帝國重臣?
於是,李綱去職,為相僅七十五日。 txt小說上傳分享
4落葉獨家專訪之李綱
落葉:大家好,歡迎收看《落葉有約—揭秘背後的故事》節目。我是主持人落葉(資深宋史評論員),我們的宗旨是:解讀歷史隱秘,還原歷史本來面目。
落葉:曾經有位名儒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他用事於宣和年間,那麼都城必定沒有被圍的危險;如果他用事于靖康年間,那麼北宋就不會滅亡;如果他用事於建炎年間,那麼中原就不會淪陷;如果他用事於紹興年間,那麼早就收復中原,報了與金人的不共戴天之仇。
落葉:他究竟是誰?如此神秘,而且似乎是一身任天下之重,每當歷史發生重大轉折之時,就是時人認為他力挽狂瀾的時候。但是實際上,他為相僅僅七十五日,就黯然去職,他走之後,中原隨即淪陷。(燈光)他就是南宋初年的首位宰相,被時人稱為“中興第一相”的李綱(福建邵武人、建甌芝城之父)。今天我們節目很榮幸的請到了李丞相,揭秘李丞相相僅僅七十五日背後的故事。
落葉:歡迎李丞相,落葉很榮幸能和您青梅煮酒、品古論今。
李綱:言重了,李某今日接受專訪,無非是想弄明白我無辜被罷的內幕,李某生性愚鈍,只知忠君愛國,不知其他,希望閣下能如實相告,李某感激不盡。
落葉:李丞相拳拳愛國之心,落葉佩服。倘若就事論事,得罪之處,還盡請李丞相恕罪。
李綱:無妨,李某願聞其詳,請閣下不吝賜教。
落葉:我聽說李丞相任相之時,就向宋高宗提出十策,在時人看來事事切中時弊,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若能一一實行,必能中興大宋。可是,本人認為李丞相所論十策,策策不合時宜,至少在建炎年間沒有可以實現的土壤。而且本人還認為李丞相所論十策,其實也不過二事:一乃是殺張邦昌和處置偽楚官員,二則是增強實力,滅掉金國,迎回二帝。
李綱:十策所論不過二事,確實如此。
落葉:就事論事而言,殺張邦昌有利有弊,但在當時的情況確是弊大於利。
李綱:請閣下明言。
落葉:首先張邦昌登位的初衷就很值得同情,他是為保開封全城的百姓而登位,而登位之後,他也一直以大宋臣子自居,他“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不稱聖旨,不稱御”,金軍北退之後,張邦昌迅速退位還政趙氏。可以毫不過分的說,張邦昌以自己的良心、忠心以及愛國之心,避免了一場隨時可能發生的內戰。於國於民,張邦昌居功至偉,即使有罪,那也罪不至死。
李綱:可是張邦昌作為臣子,卻“竊據寶位,改元肆赦”,我不殺他,誰來殺他?
落葉:誰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