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艘晃煥鮮儺牽�硪桓�Π尾躍⒌腦虻窳艘豢抿八傘A礁�終鵲癯閃耍�綰紊癰�窗�牡誦∑椒蚋荊克�腔嶠郵芪藝飧觥骯�慈恕鋇睦裎鉳穡看廈韉拇笈��ㄒ椋�妹妹玫拿�逵始謀本��蛭�醚��鞘褂寐杪柰跣盞摹Hツ輳�1991年)2月14日,胡家把這對手杖寄往北京中南海,敬獻給鄧小平同志。

199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的回信來了:“王瑤同學,你的來信及郵寄來的兩根柺杖已收。感謝你對鄧小平爺爺的祝福。希望你好好學習,做賴寧式的好學生。”

回到杭州後,我寫了兩則通訊,以《心香一瓣?小草向大山的回報》、《鄧小平的兩根柺杖》為題,分別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和《安徽日報》擴大版。事情過去多年了,總感到言猶未盡。當年開放胡適研究與胡適生獻仗的故事,不就是產生在同一大天幕下的兩出時代活劇嗎?前者的舞臺是世界性的,後者則在黃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然而一樣意味綿長。

。。

在大山中蓄雄勢(1)

胡傳(1841——1895),原名守珊,行名祥蛟,字鐵花,號鈍夫。後來其字鐵花成了行名。胡鐵花一出世,中國正開啟了悲慘的半殖民地社會的史幕。他41歲走出皖南大山開始從政後(且以41歲為界,前者為前半生,後14年為後半生),將良知與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時勢使然,必然會帶來壯武的悲烈的結局。胡鐵花未享天年,只活到55歲。人們已知道了他為抵制《馬關條約》臺灣割讓日本,進行武裝反抗,以致殉國的史事,那末在他出山以前的大半生涯又如何呢?

胡鐵花的前半生主要歷程是:在績溪鄉下讀書;為太平軍戰爭而逃難;營造胡氏宗祠;赴上海龍門書院讀書;再返家鄉修宗譜。雖未經受政治大風雲,卻在大山中歷練他的閱世和意志。

胡鐵花的成長中有兩個關鍵人物。第一個便是他的伯父胡星五(名奎熙、行名貞燾)。鐵花早年喪祖父,其父胡貞錡是由其胞兄胡星五養大;之後,按徽商常規,一直在上海川沙經營萬和茶葉莊,很少顧及家事,他將鐵花(居長)等五個兒子都留在績溪鄉下,均由星五照管。胡星五是個老秀才,屢試中不了舉,但很有眼光,早就看出鐵花“是兒夙慧,必大吾家”,“此子材質較諸子侄優”。讓鐵花7歲時就在家鄉就讀燃黎學館,凡4年。以後,作為長子,鐵花隨父親去上海茶葉店當學徒。因為父親接受了長兄的建議,終於又讓他在上海讀書了。讀書,從此改變了胡鐵花的生活道路。

但他的平靜讀書生活被太平軍戰爭打斷了。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南京)後,數度加兵禍於徽州。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兵擾績溪。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再度擾績溪。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軍三度擾績溪。徽州一帶,正是後期太平軍與清軍的交戰走廊,潰敗的太平軍燒殺擄掠,嚴重糜爛地方。胡鐵花一家正逢上了這一場歷時5年的戰禍:“流離播越,五年之久,刀兵、厲疫、飢餓三者交迫”,飢餓到人食人地步!

這段苦難歲月,胡鐵花在他的《鈍夫年譜》中有具體記載:“徽歙境內偏地皆賊,無路通糧。饑民甚多掘草根、剝樹皮、雜糠秕以食”。“至歲底,大雪降,深八尺,並草根樹皮不能得。日見餓莩在溝壑,明日視之,則肉已盡,只餘骨,蓋已夜為饑民取而食之矣”。績溪“餘川以東各姓民村十餘,橫屍偏野,臭不可聞”。“吾家門前溪中及菜圃百步內屍二十餘,均腐潰,蛆出血肉狼藉……”刀兵之禍帶來的厲疫流行與餓斃,使得原有22萬人口的績溪縣(道光末年1850年統計),到同治四年(1865年)時僅剩下十分之二了;上莊胡氏宗族由6000人銳減到1200人。

胡鐵花這一家在在戰亂中流離顛沛、苦不堪言,先避難深山高險處,繼而逃往休寧,稍少安寧。返回績溪。1862年太平軍二次來犯。又舉家逃難,兩年前剛結婚的少妻馮氏因此罹難,據說是死於太平軍刀下的。這家老幼婦孺近20人,一路為肌渴所煎熬,全靠已長得體魄偉岸的20歲的胡鐵花冒黑夜頂風雪,往返偷運糧食來維生命,險象環生,全靠幸運和意志掙扎了過來。一次,他從山嶺失足墜谷,虧得一個過路人相救,各解腰帶,迸足死力為拉了上來。又一次,途中他患了瘧疾,病瘡迸發,昏死過去。家人針刺他的十指、咽喉,皆不見血,直“刺心口,血始出,漸蘇 ”。最驚險、艱辛的一次是,太平軍從屯溪驟然夜襲,倉促中鐵花帶全家出逃。才行5裡,母親瘧疾復發,身體近乎癱瘓,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