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世小時候的同學,那時因為找工作,濟世把他介紹給我父親,進了今是學校,沒想到他那時那麼保守。這事鬧到了縣警局,警長對我父親說:“塗建堂他們效忠*,你應該支援,阻止學生鬧事。”我父親說:“他們那樣做,是壓制學生愛國。”學生們生氣之時,把他倆的衣物撂出校門,他們就離開學校了。後來聽說塗建堂去張軫軍中參加抗日,以後多次掩護共產黨人,1949年隨張軫將軍起義了。

早在北洋時期,父親就開始向黃埔軍校介紹青年,黃埔四、五期時,已有二十名新蔡人。抗戰期間,國家需要人才,父親向黃埔軍校輸送了大量今是學校的學生。同時,也往延安抗大介紹了二三百名。國民黨控制緊時,去延安困難。父親就把一些想投奔共產黨的學生,就近介紹到*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軍4師、確山縣竹溝鎮的新四軍5師、安徽渦北地區的抗大分校等。遇有貧困青年,他還贈與路費。

1943年,當著國民黨河南省黨部委員兼省政府委員的新蔡人宋垣忠,不顧今是學校往黃埔軍校輸送的學生多於送往延安的事實,控告說“任芝銘自辦今是學校以來,專用共產黨員任教,赤化學校。今是學校是共產黨的巢穴”。在他運作下,經省政府會議透過,勒令今是學校停閉,收歸官辦。父親為此專門赴省,申訴呼籲,但是無效。沒辦法,為了今是學校的生存,父親只好進行曲折的鬥爭。

本縣四育中學校長黃韻秋先生向我父親建議,借湯恩伯軍隊勢力抵制河南省政府,以保住學校。父親同意了他的建議,組織校董事會討論決定,學校暫時改名豫新中學。父親親赴臨泉,請當時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部宣傳科長孟士衡擔任校長,並聘請湯恩伯指揮的15集團軍總司令何柱國為董事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抵制省政府接收。如此相持了一段時間。到1944年5月,河南省政府換了班子,新任省主席是劉鎮華的弟弟劉恩茂,父親去找他極力爭取,才獲批恢復了“今是學校”。後來父親仍是董事長。

那年9月,父親主持了今是學校覆校慶祝大會,縣裡各方送賀詞、賀聯,派代表參加。中學部的賀聯是“今昔寧無滄桑感,是非自有大白時”,小學部的是“風雨同舟今允定,菁莪作育是固方”,詞中都安排“今是”二字,以紀念學校覆校。

父親小時候經歷過沒錢唸書的困苦。現在,為了能讓貧苦人家的子女受教育,並讓他們中間的優秀者能接受高等教育,今是學校多了兩條規定:一是家庭確實困難,交不起學費的,准予免費上學;二是本校高中畢業生中,品學兼優、可以深造,但因家貧,無力出縣投考大學的,由學校發給助學金。這樣的規定,是以往任何時代、任何地區的任何私立學校所不曾有過的。而且,兩條規定都切實執行了。1943年,貧困生曹發坤交不起學費,又想念書,便學錐刺股,跪鐵蒺藜,刻苦讀書。買不起燈油,他就吹亮麻稈火星,逐行照讀。老師發現後,告訴了我父親。父親說:“免除曹發坤的一切學雜費。該生吃住在校,一切費用由學校負責。”供他讀完了小學。1947年,父親又准予曹發坤免交一切學費,在本校讀中學,還給了他三十元現洋。

今是學校開辦後二十年間,不只是新蔡本縣的學生,它周邊河南、安徽十餘縣的年輕人,也源源不斷地前來求學。抗戰時期新蔡一直沒有淪陷,也是大批青年來此求學的原因之一。這個學校,使河南省的新蔡、汝南、正陽、息縣、項城、沈丘和安徽省的臨泉、界首、阜陽、阜南、淮北等縣的眾多青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今是學校在校學生曾高達兩千餘人,學校畢業學生數以萬計。聽說,至今,每年的教師節,新蔡縣今是中學都要舉行師生*,紀念學校的創辦人、我的父親任芝銘先生。

。 想看書來

向毛澤東請教游擊戰術的“國軍”老兵(1)

父親1928年剛回到縣裡時,曾被推任縣財務局長和國民黨縣黨部指委。那時,國民軍的一個團長安榮昌帶一連人進駐新蔡,招安地方土匪擴軍,並向縣裡徵派餉需,竟成了師。當年,南京方面秦慶麟也以先遣司令名義進駐新蔡,同樣四出招匪,且向縣裡勒徵七個旅的軍需。新蔡連年匪患,又加兵患,百姓無力支付。父親所管縣中財務,也已空虛,難以供應。父親就趁秦慶麟到潢川去招安土匪的時候,派人以訓練民團為名集中青壯年,驅趕了秦的司令部,繳獲了他們全部槍支。同時派人速往南京控告擾民。新蔡縣人劉積學時任國民革命軍河南宣撫使,關心縣民,支援我父親,上下斡旋,得以無事。父親當時有詩記這件事:

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