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視角轉回到舞臺上,隨著最後一場的相聲演出完畢以後,此時也已經進入了後續的返場環節。
今天最後一場的相聲節目呢,是一個十分賣力氣的活——《賣布頭》。
這段相聲呢作為傳統相聲中經典的經典,從古至今很多的相聲大師都演繹過,建國後的比如陳歡語姥爺侯寶霖大師、再往下的馬輯大師、少馬爺等等…………
其中這幾位先生走的路子呢,大多都是《賣布頭》所說的“九腔十八調”的悠揚,和裡邊蘊含的四九城的歷史沉澱感。
吆喝的節奏不緊不慢,激烈之處不使蠻勁,低迴沉鬱之處也別有一番風味,和旁邊捧哏一來一回慢慢唱,講究的是一個細一個味。
其中唱的最好的,還得是從小學京劇出身陳歡語的姥爺侯寶霖,不僅是嗓子好、調門高、唱的同樣還韻味十足,絕對是天花板的級別暫且不提。
而再往下剩下的幾位大師演出《賣布頭》的時候,因為和年齡也有關。
年齡偏大氣力難免會跟不上,主要還是挖掘裡邊的節奏點和包袱為主。
而與之相對的一個版本,就是郭桃兒的這個《賣布頭》版本,總結出來就是一個詞——賣力氣!!!
演出風格的爆、脆,其實從某種程度上和巔峰時期的李鑫鬥蠻像的,或許這也是郭桃兒一開始來京都,預備拜李的原因之一。
郭版當中入了正活後,基本就是郭老師的個人演唱會了,別管是以前捧哏的張先生還是現在的於千,那基本上都得成了電線杆子。
一開口那郭老師無與倫比的唱功唱出來,硬生生是要把街邊老掌櫃的吆喝,整成彷彿打仗一般金刀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感覺。
不過當然這種情況下確實也有點脫離現實,畢竟要真是大街上賣布頭的,可不像是說相聲就唱這麼一遍。
要是每個賣布頭的掌櫃都跟郭桃兒這麼賣力氣,那也不用做生意了,唱個三遍就該送的醫院裡邊掛氧氣瓶搶救了。
但還是那句話,這可能就是更年輕的表達方式,或者也可以說技術不夠,力氣來湊,但確實是一定程度上給了觀眾聽覺上的享受,聽著就是那麼的痛快,就是那麼的解氣,想掏錢。
當然這樣的也會有一些觀眾會認為有一點太鬧得慌,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賣布頭》一遍下來再加上又連來了兩段返場,郭桃兒的鐵打的嗓子和身體也已經掏的差不多了。
最後的一段返場觀眾這麼熱情肯定是不能下去的,但是怎麼能讓自己歇一歇這事兒還是可以思考一下的。
思來想去郭桃兒轉了轉眼珠子,突然想到後臺晚上預備請客的一個人,心中一下子有了主意。
………………
………………
舞臺上郭桃兒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珠感慨道:“都快九點鐘了大家都還不走啊,不得不說今天的觀眾朋友們還真是熱情啊。”
於千笑道:“誒對,今天觀眾尤其格外的熱情。”
郭桃兒道:“對,不過咱們都知道,今天不少觀眾過來捧場其實還不止是看咱倆的。”
“那確實,我們現在後臺開玩笑還說呢,這陳歡語一來啊臺下女觀眾起碼得多出來三成。”於千笑著調侃道。
郭桃兒點了點頭道:“那既然說起來了,我看要不咱們再把陳歡語請上來說一段,咱們三一起聊聊天大家覺得好不好啊?”
此話一出臺下的觀眾們眼睛為止一亮,頓時都更加來了興致,本來就十分熱烈的掌聲霎時間又上了一個檔次,眾人紛紛大聲叫好起來。
“歡語!陳歡語!大兄弟!能聽得見嗎再出來玩會來吧!”郭桃兒朝後臺高聲呼喊道。
舞臺下的掌聲熱烈,叫陳歡語名字的觀眾也是紛紛響應。
不一會兒,一身便裝的陳歡語面容無奈的帶著笑容走上臺前。
後臺和前臺一共不大的地方,舞臺上說的什麼後臺聽的一清二楚,陳歡語聽的一半的時候就感覺郭桃兒話裡有話,誰知道提前都沒商量過,直接就是臨時加班把他給拉上來了。
陳歡語走上舞臺,將自己帶的直立話筒放在了郭桃兒和於千中間。
這裡論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群口相聲中,雖然是三個人,實際上三個人之間的互動還是極少的,基本上也都是兩兩對話,一個人在一邊假裝沒聽見或者旁觀。
而兩兩對話時,依舊是對口相聲中的捧逗哏模式,一個人主要敘述,另一個人在旁邊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