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業此次來汝州極為倉促,手頭的資料不多,所以對戴明德等三位州刺史知之甚少。
特別是安州刺史趙飛軒,他更是滿腦子的抓瞎。
離開江濱樓,郭業安排走趙九醜前去盯梢安州刺史趙飛軒之後,他獨自一人回道驛館中。
負責驛館的小吏是個年過五旬的老秀才,年過半百,科舉無望之後,就在汝州刺史府尋了這個負責驛館的差事。
這老秀才屬於混吃等死,入不了汝州刺史戴明德法眼的人物。
偏偏越是這種人,越是知道的挺多,愛貪小便宜,而且是個話嘮。
在郭業三言兩語的蠱惑下,在加上郭業從袖子裡掏了一小錠金子。
老秀才竟然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講起了郭業想知道的一切。
特別是關於安州刺史趙飛軒此人,從老秀才身上,他掏到了相當有價值的資訊。
...
其實說起趙飛軒這個名字,當年在長安城還是轟動一時的,特別是天下寒門學子讀書人,更是對這趙飛軒知之甚深。
因為趙飛軒在武德六年,也就是李二陛下他爹李淵在位的第六個年頭,乃是科舉的二甲進士頭名。
什麼叫二甲進士頭名?
一甲共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而一甲三人之後,便是二甲,這二甲頭名僅僅屈居狀元,榜眼,探花之後的第四名。
這個名次就是二甲頭名,也有其專門的稱呼——傳臚。
偏偏在武德六年,那一甲前三名不是世家子弟,便是官宦二代,而這個二甲頭名的趙飛軒卻是出自的一個山東境內的寒門士子。
要知道,歷年來的科場考試之中,基本上都是由勳戚子弟,世家子弟,官宦二代包攬了進士一甲二甲這兩榜的名次。
這麼多年下來,這貌似已經形成了科考之中的潛規則,進士幫當之上的鐵律。
可偏偏當年就是這個寒門學子趙飛軒,因為才高八斗,寫得一手花團錦簇的錦繡文章,策論問答更是博得當年主考官,當今禮部尚書李綱的驚讚與青睞。
李綱愛惜其人才了得,以至於趙飛軒這個寒門學子的代表人物竟然蟾宮折掛,像一匹黑馬一般殺進了二甲,搶到了頭名。
當年紅榜一出,趙飛軒榜上有名,高居二甲頭名得了傳臚,天下寒門學子譁然成一片。
因此,趙飛軒的名字,在當年也算是天下皆知。
至於為什麼趙飛軒出身寒門,毫無背景與家世,卻能以三十餘歲之齡,一路高升坐到了尋常官員窮其一生都難以達到的刺史之位。
裡頭又有一些常人所不知之事。
那又要說到武德九年,玄武門事變之後,貞觀元年李二陛下登基臨朝的時候。
恰巧,貞觀元年,這個負責驛館的倒黴老秀才那一年也進了長安,去投靠一個同窗好友去謀份差事維以生計。
玄武門事變,李二陛下雖然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卻也因為殺兄弒弟,逼迫父皇,而背了一個不忠不孝的天下罵名。
當時,傳臚出身的趙飛軒正被安排在翰林院,做一些寫寫記記的活兒,經常要寫一些花團錦簇的漂亮文章來滿足朝廷和皇帝的需要。
身在翰林院的趙飛軒自然訊息靈通,知道玄武門事變的情況,也知道李二陛下最近很上火。
他知道李二陛下是坐在龍椅上,卻因為惡罵如潮的不忠不孝之名而如坐針氈,渾身難受。
隨即,他靈機一動,私底下寫了篇文章,並透過自己在長安的同窗同鄉幫忙謄寫,而後在長安街頭四處散發。
文章的標題很給力,也很勁爆,名為《論太子建成七宗罪,披齊王元吉十宗罪》。
可想而知,四處散發的小廣告,成了長安街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小廣告傳到了長安諸位大佬的手中,也傳到了李二陛下的龍案之上。
當然,龍顏大悅,李二陛下笑著說了四個字:“朕心甚悅!”
從此,一個**絲走上逆襲崛起的道路……
四年之內,趙飛軒從貞觀元年一個沒有實權的從六品翰林院編修,連著三級跳,到貞觀四年年初,也就是今年年初,竟然跳到了安州刺史之位。
安州是一個小州郡,安州刺史的官階略低於汝州刺史,汝州刺史乃從四品,而趙飛軒僅有五品。
但縱是五品,那也是一個實打實的一州刺史,手握實權的一方封疆之吏。
趙飛軒升官速度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