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為了得到這件寶貝,不知用了多少心計,起了多少紛爭。據說,第四代住持金和尚死後,還有人為貝葉經送了命。金和尚本來把住持位子傳給了一個徒弟,貝葉經也給他了,可是等他準備升座的時候怎麼找也找不到,另一個徒弟卻拿出貝葉經說,金和尚是傳給了他,他應該升座。這事鬧到了官府,官府查明,後者手中的貝葉經是偷來的,縣官讓衙役狠揍他四十大板,這和尚不經打,當時死在了縣衙大堂上。
貝葉經最後當然是傳到了法揚這一代。但他死得太倉促,他傳沒傳給徒弟,那寶貝現在流落在哪裡,咱不知道。那貝葉經到底是什麼樣子,咱也不清楚。
雙手合十 第六章(1)
慧昱去石缽庵找孟悔的時候,孟悔正在法堂聽寶蓮師太講戒。她坐在繡有蓮花的明黃色蒲團上,坐在十二位比丘尼、四位沙彌尼的後面。與她並排坐著的,則是另一位還沒剃頭但準備出家的華雲居士。
石缽庵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的學戒課。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條,每天一條,講一遍就是一年。向比丘尼講戒,按古制是不準尚未受具足戒的沙彌尼和居士們聽的,但寶蓮師太實行改革,每次都讓她們旁聽。她的理由是,這兩類人以修道見習生的身份踏入道場,就要預先學習比丘尼所應具足的種種規戒,不能以為只要持好十戒即可。戒律那麼多,需要長期的熟悉、牢記並養成生活習慣才行,不然的話,等來日成了真正的比丘尼,犯了戒律自己還不知道,怎麼去保持戒體和威儀?
師太今天講的是“單提法”第一百三十五條:“度俗敬恚戒”:“若比丘尼知女人與童男、男子相敬愛,愁憂瞋恚女人,度令出家受具足戒者,波逸提。”她說,出家人一定要戒行清淨,去欲絕累。如果出家之後還和男人恩恩愛愛,藕斷絲連,那你就還俗追求你的愛情好了,不要在寺院過半僧半俗的生活。另外,出家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你整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怨這怨那,火氣十足,那你就沒法安心修道。這兩類人都不能受具足戒,因為受戒之後很可能破戒。作為比丘尼,一定要對這兩類人考察清楚,不能讓她們矇混過關,不然的話,你就要承擔責任,就要波逸提——懺悔。
這些話對孟悔來說,可謂句句驚心。她剛到石缽庵的時候聽依止師講過沙彌“十戒”,已知道出家後便不能再和男性有感情糾葛,但她沒想到如果度這樣的人出家受戒,也違犯戒律。唉,當尼姑還有這麼多的講究!
孟悔從內心承認,她出家的動機本來就不純。年前她風塵僕僕來找慧昱,卻在佛學院撲了個空,人家說他早已走了。那天下午,她萬般愁苦地在佛學院外面的路邊坐著,心想到底怎樣才能見到她日思夜想的慧昱,恰巧兩個年輕尼姑從她身邊走過,這一下讓她有了主意:我如果當了尼姑,不就可以長住疊翠山,經常見到慧昱了嘛!想到這,她立即提著包,追上了那兩個尼姑,向她們講自己也想出家。尼姑說,出家的事我們決定不了,但我們可以帶你去見方丈。就這樣,孟悔隨她倆來到石缽庵,跪到了生著一頭白髮茬子的寶蓮師太跟前。
她當然隱瞞了自己的真實目的,說自己父親就是個和尚,從小受到薰陶,長大了也想出家。師太問:“你皈依了沒有?”孟悔想起五年前父親讓她姐妹倆皈依三寶,她隨姐姐到通元寺搞過儀式的,就說:“皈依了。”但她不好意思講,五年來姐姐吃齋守戒,而她一直沒斷了吃肉。師太又仔細瞭解她的情況,問她結過婚沒有,孟悔說沒有;問她談過物件沒有,孟悔也說沒有。師太說,那你就先住下吧。說著就叫來一位法名叫期果的尼姑,讓她當孟悔的依止師,讓孟悔跟她一起住,好好學習。告別師太,走到院裡,孟悔問期果道:“師父,怎麼不給我剃頭呀?”期果笑了笑:“剃頭還早著呢,要等一兩年呢。”孟悔驚訝地說:“我不是已經當尼姑了嘛,尼姑怎麼能不剃光頭?”期果說:“你現在只是一個戴發修行的居士,要考驗一兩年才能剃度。剃度後也只是個沙彌尼,等到受了戒才成為比丘尼。”孟悔吐一下舌頭:“啊呀,看電影電視上,想出家了,就自己拿起剪刀咔咔一剪,或者馬上跪在師父跟前剃頭,原來都是瞎編的!”
走進位於庵院最後邊的一間寮房,見裡面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正手執經書唸唸有詞。期果介紹說,她叫華雲,也是一個準備出家的,半年前來的。華雲放下經書,熱情地向她打招呼,並接過她手裡的包放在一邊。這屋裡一共安著三張床,期果讓孟悔住那張空著的,孟悔答應一聲,坐上去左看右看,說:“這屋裡怎麼沒有電源插座?”期果問:“你找電源插座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