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香火嫋嫋,檀香撲鼻。步入正殿,正巧碰上6位和尚在做晚課。去過不少寺廟,卻是第一次遇見。心裡念道:幸哉,幸哉。停下來,細細地看:距我最近的,是一位年輕的和尚,心無旁婺地敲著深褐色的木魚;稍遠一點的年長的和尚時不時敲一下銅鐘;和尚們嘀哩咕嚕地念著經文,與木魚聲和鐘聲渾然一體。有一種音樂的美。
晚課和早課一樣,會持續30多分鐘。一位帶髮修行的師傅告訴我。他還說,和尚師傅們每日誦經唸咒,一是求福消災,保佑一方平安,二是祈求普天之下繁榮太平。在這藏於深山的古寺中,在每一個和尚的臉上,我覓到了什麼是平和,什麼是虔誠。
同一次旅行,冥冥之中踏入同一處地方,我想,我和我的旅伴們與這個地方是有緣的。16日上午,下山途中,自以為是地左鑽右竄,當我們魚一樣遊入一座寺廟時,人人驚得嘴裡都張成一個“O”:這不是昨天下午才拜訪過的縉雲寺嗎?天氣晴好,進香的人,絡繹不絕。人一多,原本就不寬敞的寺院更顯得侷促了。
我折回寺外,饒有興趣地回望來時的路,才發現,縉雲寺外,那麼錯綜複雜的路徑體系中,惟有3條路從不同方向通入寺內。這裡的“3”,只是巧合,還是另有禪意呢?對佛教中的“3”,我一直心存敬畏,不敢誤用或者怠慢。比如,上香要上3支,拜佛要拜3下。
6.兩把菜刀的故事
不緊不慢地走著,暮色中,來到了縉雲山莊34號,一幢掩映於蒼松綠樹叢中的別墅,是賀龍院的所在。它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是原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元帥夏日處理政務之處。
賀龍院的景觀還包括一尊威嚴的賀龍元帥半身戎裝石像,以及兩把菜刀。瞻仰完賀帥的石像後,順著24道石階而下,兩把特製“菜刀”就莊重地聳立在了面前。“菜刀”由兩條長形巨石製成,呈菜刀形狀,一大一小,左右相向而立,形成一座門,意喻賀龍元帥“兩把菜刀鬧革命”的光輝歷史。
佇立於兩把菜刀前,賀老總“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也從記憶裡斷斷續續地浮了出來: 1916年蔡鍔組織反袁護國軍,影響甚廣……年僅20歲的賀龍接受革命黨的指示,在家鄉組織了二十多名農民,拉起了隊伍,但手裡沒有武器……有一天,賀龍聽說鹽局的稅警裝備了十多支洋槍……他深知鹽局剝削坑害百姓,罪大惡極,而稅警更是為虎作倀……他和叔叔向別人借了兩把菜刀,帶著組織起來的農民趁夜闖入鹽局……賀龍親手砍死稅警隊長,繳獲十五支步槍,二支手槍和九千斤鹽……賀龍下令把鹽統統分給窮人,解放了俘虜……從此,賀龍用這十幾支槍武裝起他的隊伍……
賀帥在北碚留下了許多動人故事。來縉雲山的遊人,常常睹物抒懷,用各種方式來緬懷敬愛的賀老總。有一首詩這樣寫道:群峰稠疊徑清幽,久仰元勳庭院遊。老總戎裝修翠柏,開山護樹美名留。
一個偉人的一段歲月,沉甸在縉雲山脈,實實為縉雲山的人文歷史抹上了厚重的一筆。
7.香樟木的香
縉雲寺外,太陽高懸。曲折的小路之後,邂逅了這樣一幕:一個腰板挺得筆直的小和尚坐在石凳上,他面前的石桌上擺了好幾塊薄薄的木塊,只見他右手持一把菜刀,將巴掌大一塊的薄木砍成一小截一小截的,並整整齊齊地堆砌起來。那態勢,像小孩子辦家家。
我大惑不解,走近幾步,問他:小師傅,你砍的是什麼喲?他仍俯首,一邊繼續做事,一邊說,香樟木。“那你把它砍成小棍,做什麼用呢?”小和尚這才抬頭,頓了頓,極為認真地解釋道:把它擱在香爐裡,經過燻烤,香味就一點不留地釋放出來了。說完,他順手取了桌上的一小截木頭,遞給我:你聞聞,有什麼感覺?我捏著一根長約10厘米,粗如柳枝條的香樟木,在鼻子附近左晃右晃,很久之後才慢慢移開。香氣入鼻的剎那,我的被塵世俗氣充滿的內心一度安靜下來。我不得不說,我聞到的是一種寧靜致遠的香,是繁華喧囂的都市裡任何一個角落都不可能產生的香。
真的,從心之深處,我佩服這樣一種香!
這時的我,詩意又起,寫下了《我》
這一天
一場雨,充盈了
我的整座心靈
彷彿我,吸足了氧氣
開始瘋長。在茂盛的雨中
瞬間長成一篷野蘑
然後,被五月迷路的採蘑人
輕輕摘下
在這片密密的森林
和迷路者茫然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