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綠得讓我忐忑:這世間,還有如此的綠麼?該不會是在做夢吧?我將信將疑地輕輕咬了咬自己的手指,疼。才明白,一切,如現實一樣真實。
站在同一個地方,眺望同一處風景,十年之隔後的釋懷,心裡面一下子踏實了。十年前留下的那不大不小的遺憾,終於在這一刻得以彌補。像圓了一個多年的夢,不由得心舒神暢。是這樣的:十年前的四月,那天,雨霧紛紛,獅子峰前一片雲遮霧罩,無法看清遠處,當時的我悵然若失,一直以來耿耿於懷。不曾想,十年之後,那滿眼的綠,竟神奇地化解了我的這一塊“心病”。
十年,不管對人對事,皆是一個前景莫測的數字。攤開通訊錄,隨意撥打了一位十年前交往過的朋友,他的電話已停機。他早已忘了我吧,正如我也不記得他了。而此時,對於十年前的縉雲山,我還是有著深深的記憶。緣於什麼呢?下山的途中,一直思考著,最後得出了結論,一個字:綠!我確信,是一抹心靈相通的綠,將我再一次引向了縉雲山。
3、一雙足印的傳說
縉雲山從北到南有日照、香爐、獅子、聚雲、猿嘯、蓮花、寶塔、玉尖和夕照九峰。峰峰挺拔,各具風姿。最為險峻壯觀的當數海撥864米的獅子峰了。它因峰頂岩石裸露,突冗嵯峨,在下仰望,好似一頭雄獅俯臥峻嶺而得名。
陡峻的石梯,一直從山腳往上延伸。一步步攀爬上來,已是腿顫氣喘、大汗淋漓。接近獅子峰時,有一道2米餘高的石拱門,徑直穿過去,左拐,再沿石階而上,便到了平坦的峰頂。峰頂有一平臺,名曰“太虛臺”,系縉雲寺內漢藏教理院的師生慶賀太虛大師50壽辰所建。太虛上人在1930年創辦了漢藏教理院,吸引了不計其數的喇嘛,縉雲山成為當時宏揚佛學的一塊淨土。
登上獅子峰,兩隻長尺餘、深寸許的足印,赫然在目。關於這雙足印,還有一則驚心動魄的傳說呢:相傳在一個非常久遠的年代,縉雲山就以其風景秀麗名揚九州。一天,佛教伽葉和道家真武前來,均被這裡的美景所吸引,都想在此山上佈道傳教,於是以比武鬥法定輸贏。“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一時四周烏煙瘴氣,百姓怨氣直衝九霄。玉帝大為生氣,急傳二位上天,在得知緣由後,見兩位德高望重,判予誰都不妥當,於是宣旨,誰能讓另一位離開縉雲山,就可留在山上佈道傳教。兩人聽旨後急忙下凡,可是想了很久很久都無妙法讓對方離去。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伽葉終於謀生一計,他對真武說:“我們這樣呆下去也不是辦法,我想,如果你能一步跨到對面的山上去(即今天南岸的真武山,山名也因此而來),我就心甘退出”。真武一聽十分高興,心想這有何難,便說:“此話當真?”,伽葉答道:“佛言無悔”。於是真武就真的一步跨到了對面山上,因用力過猛,就留下了這一對腳印。伽葉將真武騙離獅子峰後,便在此傳教,所以,縉雲寺供奉的便是伽葉佛。
4.銅獅&;#8226;香爐
獅子峰頂上,吸引眼球的,還有一頭孤零零的銅獅,它坐西朝東,昂首聳立在太虛臺旁,一雙怒目,平眺遠方,一副傲視天下的氣勢。獅性猛、剛烈而英勇,鑄獅於此,應該是設計者想更形象地讓遊客來記住獅子峰吧。銅獅旁邊,一塊豎立的石碑,上書“獅子峰”三個硃紅的大字。不少遊人親熱地擁著銅獅,隨著相機“咔嚓”一聲,自己的倩影與銅獅就定格在了同一幀畫面。
與獅子峰遙相呼應的是香爐峰。其名是因懸崖絕壁之中生一石柱狀似香爐而得。提起香爐峰,腦海中就衝出一句詩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只是詩中提及的香爐,是廬山的香爐峰。若是縉雲山的香爐峰中有一道騰空而出的瀑布,那麼在情態上就應了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的後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裡無瀑,便自然而然地少了一種生動。
香爐峰上的瞭望塔,是縉雲山的制高點。從塔的頂樓遠望,可以俯瞰北碚全城。從獅子峰下來,繞道過去,幾分鐘的路程就到了。心情突然迫切起來,直想去感受那種站在塔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卻被一道欄杆擋道,原來塔在維修之中。失望之際,抬頭望著直衝雲宵的瞭望塔,認真地數了數,一共8層。
5.佛教中的“3”
縉雲寺坐落在“獅子”、“聚雲”兩峰之前,背依峻嶺,前臨幽谷。它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歷代修葺擴建;盛極於宋,明末毀於兵火。現存廟宇為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破空大師重修。
從一道橢圓的石拱門進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