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臺時。蔡宅火案已結案半年多。木器廠關門,穆姓老者也已過世,木器廠所僱工人名冊不可查,但知道必有豐樂縣人氏。”
御史臺與大理寺、刑部、府衙縣衙辦案不同,按照章程,需先看刑部結案的卷宗,有疑點才能開始調查。
“後來,臺部獲得了幾個人名,其中有卓西德。當時此人在做小買賣,未露出驟然暴富的形容。另有在木器廠做工的幾人也在開店做小生意。便不曾多留意卓某。”
張屏又施一禮道:“罪員冒昧詢問,卓西德與賀慶佑火災當晚住在北壩鄉,當時查案時未曾發現?”
袁監察道:“卷宗中記錄了蔡宅附近幾處村落的村民口供,但無外來人士姓名。”
張屏皺眉,根據卓西德和賀慶佑的供詞,他們被官差詢問過。
是這二人在說謊,還是官差漏了記錄?
官差為什麼沒記錄這樣重要的線索?
如果追查這條線索,再加上卓西德曾在木器廠做事,賀卓二人可能在十幾年前就被鎖定了。
那麼十幾年後,散材或不會被殺,劉媽媽和徐添寶也不會險遭不測。
袁監察再道:“之後,小亭口被封。御史臺繼續留意小亭口相關水陸道路沿途的城鎮村莊狀況。推測其中一種可能,是未落網的兇徒攜帶了部分寶物分散藏匿。”
馮邰徐徐出聲:“監察講述到此,可否暫一停之,請沈少卿說說小亭口真相?”
沈少卿拱手:“下官正想請問能否插話,來一談小亭口。此地作坊關停,真相一直未曾披露。實則亦算與蔡宅火案有關。然從源頭講述,又要稍微說得遠些——十幾年前,除了御史臺,大理寺也在調查蔡會,因他與曲泉石甚有牽連。”
曲泉石的外祖父湖上老人陽籍被誣陷時,蔡會在江寧做官。
多年後,曲泉石在九江因制瓷而獲盛名,蔡會又任兩江督造副使,主管九江御瓷事務。
蔡會後來的親家伉採,時任九江察院監察。
“曲泉石此人綽號瓷公子,仰慕者甚多。陡然失蹤,其仰慕者也到處搜尋,一有線索或臆測,即舉至官府。針對兩三人的尤其多,其中便有蔡會。”
排第一的,當然是郎家人。
之後就是蔡會。
有些說法是,蔡會很想拉攏結交曲泉石,但曲泉石性情孤高,不齒蔡會為人,不肯敷衍與之往來。蔡會懷恨在心,聯手郎家二爺,屢屢刁難曲泉石,給他使絆子。曲泉石發現蔡會和郎二爺勾結,欺瞞朝廷,貪汙錢款,被蔡會和郎二爺滅口。
還有些說法更曲折些。曲泉石的仰慕者扒拉出了蔡會在湖上老人被誣陷時正在江寧為官的過往,聲稱曲泉石一直持有陽家冤案的重大證據,此案仍有幕後黑手未能落網,蔡會這隻漏網的小爪牙奉命將曲泉石滅口。
另有一種格外離奇的,曰蔡會當年在江寧曾痴慕於陽二小姐的稀世美貌,妄圖霸佔未果。他發現,曲泉石越長越像他姨……邪惡的慾望,黑暗的貪念,終令他向曲泉石伸出罪惡的黑手……
泉石公子的仰慕者們一邊辱罵無能的大理寺,層層相護的黑心狗官,一邊把一堆堆此類證據揣測丟給他們。
大理寺真的查了,確實也覺得蔡會有可疑之處。
“蔡會發往京裡的文書中,曾提到曲泉石性情乖僻,不聽郎家和督造處的建議,不肯配合,導致工期延誤等等,但亦多誇讚其才華。大理寺之後查到,蔡會十分喜歡瓷器,應收藏了不少曲泉石制的瓷器,還曾找曲泉石訂過瓷器,曲泉石婉拒過幾次,也答應過幾次。二人直接交集不多,非友,亦未有過大沖突。雙方的親近之人和僕從都說兩人應沒有結過深怨。”
郎家的人和一些九江當地富商甚至作證說,蔡副使親切隨和,待人甚寬,曲泉石偶有失禮之舉,他也不以為意,更常讚美曲泉石的才華,甚至叮囑郎家不要干擾約束曲泉石制瓷,由他自由發揮所長。
“調查時,除卻懷疑證詞與蔡會行事是否有偽詐之處,另一點,方才袁監察已提到,蔡會為官或不甚清白。御史臺留意蔡會時,大理寺亦提供過協助。”
兩個衙門都在查蔡會,但查的方向各有不同。
查著查著,蔡家失火了。
“蔡宅火案後,大理寺也甚懷疑。蔡會收藏甚多,單說瓷器,尤其大件瓷器,易碎又不便搬運,匪寇何能迅速捲走藏匿?”
蔡宅斷牆殘壁中的碎瓷片,沒什麼特別值錢的,有些看著很精美,經鑑定,亦非古董或名家之物,更不是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