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事,老百姓因此越發喜愛他。杭州城有好些要改善的地方。太守官署的房子已經過於陳舊,軍人住的營房也漏雨,軍火庫更是破爛不堪,城門樓上的房頂都露出一片片的天光。有好多一百多年的老房了,都是五代十國時吳越王錢鏐時代建築的。當年中國各地皆紛亂異常,只有吳越朝廷有道,民間太平,幾代皇帝都深得民心。在宋太祖已將中國其他地方全征服,吳越的皇帝為免生民塗炭,甘願獻上降服,因此東南百姓,感恩戴德,至死不忘。以前的幾任太守曾經自築官舍,如中和堂、有美堂等新宅第,把舊房子棄置不顧。蘇東坡在杭主政時期,曾有一棟坍塌,二人慘遭壓斃,另一棟倒塌時,一家四口全死在其中。蘇東坡又運用自己與皇太后的關係,他上表請求撥款四萬貫修繕官舍、城門、城門樓、二十七座穀倉。
杭州城有五十萬人,卻沒有一家公立醫院。杭州位於錢塘江口,海陸行旅輻臻雲集,往往有病疫流行。有些藥方,歷經證明,確實有效,他都公佈在外。蘇東坡在密州為官時,曾經令人把有用的藥方用大字抄寫貼在市鎮廣場,做為官方,好使一般百姓知道。有一個特別藥方,他深信有效,而且一個大錢一服。那些藥方裡包括好多味草藥,有的是為降燒,有的為出汗,有的為開胃口,有的瀉,有的補。中醫深信,一個器官有病時,全身亦必有病。所以藥方是用以使全身健康,並不只是只治某一病的。有一個藥方叫“聖教子”,包括二十種藥材,其中有高良薑、厚朴、半夏、甘草、草豆蔻、木豬苓、柴胡、藿香、石菖蒲等,還包括麻黃,現在已經證明是胃液分泌的強力興奮劑。
蘇東坡對這些零星無組織的幫助病人的辦法,頗不滿意,他從公款裡撥出兩千緡,自己捐出五十兩黃金,在杭州城中心眾安橋,建立了一家公立醫院。據我所知,這個“安樂坊”是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三年之內治療了一千個病人。主辦此醫院的道士,由朝廷酬以紫袍和金錢。後來,此醫院遷到西湖邊,改名為安濟坊,蘇東坡離開杭州後,還照常為人治病。
不過蘇東坡最關心的是杭州居民的用水問題,還有透過杭州城的運河淤泥。在吳越時代,沿海曾築有長牆,防止海潮進入運河,免得海鹽汙染城市內的淡水。但是那道長牆如今年久失修。城內有兩道運河,以南北方向穿過城市,直接在閘口連線錢塘灣。錢塘灣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好多淤泥,每四五年,運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當年沒有現代的機器,由河床挖出的淤泥就堆在岸邊居民住家的門前。運河長約四五里,疏浚費用很大,討居民的厭惡,更不在話下。更壞的是交通情形,一隻船要走好幾天才能走出城去。船要用人和牛拉,而運河上的混亂不堪,簡直難以描畫。
蘇東坡向專家請教,把運河的高度測量過,擬好一項計劃,以防淤泥沉澱,才能保持運河地區的清潔。這是他在杭州第一次的工程,始於十月,那是他到任後三個月,次年四月竣工。
問題是,那兩條運河需要海水才能保持運河上的交通,而海水則帶進淤泥。在仔細研究之後,蘇東坡確定的是:鹽橋河透過市區,必須保持清潔,但海水可設法使之從別處流入茅山運河,因茅山運河是流經人口稀少的城東郊區。另在錢塘江南部建水閘,海潮高時將閘關起,潮低時再放水。兩條運河在城北相會。等錢塘灣的水經過郊區的運河之後,已經流過了三四里,泥沙當然已沉澱下。鹽橋河必須保持清潔,此河面比另外那條運河水面低四尺,所以郊區那條運河的水可以供給城市中的運河一部分水,那水也幾乎很乾淨了。為保持城內運河的水位,他又在城北餘杭門外開了一條新運河,與西湖相通。這樣,水之供給不虞匾乏——疏浚城內鹽橋河的花費與麻煩也就可以避免了。
這套辦法很有效,他使運河的水深到八尺,城中父老說,那是前所未有的。
和運河交通同樣重要的,則是供水問題。已經試用過很多方法,想把由山泉匯聚西湖的淡水引人城中。城中有六個水庫,分散在各處,但是淡水乾線管道常常損壞。十八年前,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他曾幫助修理輸水管,但是因為西湖有一種水中植物蔓延生長,根在泥中糾纏生長,遂使湖底上升,湖水變淺。輸水管既然破壞,居民只得飲用稍有鹹味的水,不然就花錢買西湖的水,要一文錢買一桶。蘇東坡與當時仍然健在的和尚商量(現在已經七十多歲,當年曾經監督修理那些輸水管),輸水管是用大竹管子做成,經時不久,蘇東坡乃用堅強的膠泥燒成的陶瓦管子代替,上下用石板保護。這個計劃需款甚多,因為要建築三百碼長的陶瓦管,由一個水庫通到另一個水庫。他又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