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1981年1月1日,李嘉誠被選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資洋行的華人大班(注:包玉剛入主的怡和系九龍倉不屬獨立洋行),和黃集團也正式成為長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誠以小搏大,以弱制強。長江實業實際資產僅6。93億港元,卻成功地控制了市價62億港元的巨型集團和記黃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難以令人置信,難怪和黃前大班韋理,會以一種無可奈何、又頗不服氣的語氣對記者說:

“李嘉誠此舉等於用美金2400萬做訂金,而購得價值十多億美元的資產。”

李嘉誠靠“以和為貴”、“以退為進”、“以讓為盈”的策略,贏得這場香港開埠以來特大戰役的勝利。和黃一役,與九倉一役有很大不同,沒有劍拔弩張,沒有重錘出擊,沒有硝煙瀰漫,和風細雨,兵不血刃。故有人說:“李氏收購術,堪稱商戰一絕。”

李嘉誠並不以為他有什麼超人的智慧,他避而不談他的謀略,而對滙豐厚情念念不忘:“沒有滙豐銀行的支援,不可能成功收購和記黃埔。”

事實確如李嘉誠所說的那樣。

在滙豐與長江合作重建華人行大廈,沈弼就對李嘉誠留下良好印象。沈弼是滙豐史上最傑出的大班,他的傑出之處,就是以銀行的切身利益為重,而不在乎對方是英人還是華人。道理如沈弼自己所說:“銀行不是慈善團體,不是政治機構,也不是英人俱樂部,銀行就是銀行,銀行的宗旨就是盈利。”

與香港航運業老行尊——怡和、太古、會德豐等英資洋行下屬的航運公司比,包玉剛出道最晚,但他的環球航運集團卻是獲得滙豐貸款最多的一家。這是因為包氏的經營作風和能力,能夠確保償還滙豐放款的本息。現在,滙豐在處理和記黃埔的問題上,亦是如此態度。他們信任李嘉誠的信用和能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