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未見其妙手回春——和黃的起色不如人們預想的好。

乘虛而入,是戰場常見並有效的戰術。李嘉誠在覬覦上九龍倉的同時,也垂青和記黃埔。

他放棄九倉,必然要把矛頭對準和黃。

輿論皆說,和黃一役,足見李嘉誠是聰明絕頂的人。

其一,李嘉誠成全包玉剛收購九龍倉的心願,實則是讓出一塊肉骨頭讓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塊瘦肉。因為九龍倉屬於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凱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會以牙還牙,殊死一搏反收購。包氏收購九龍倉,代價沉重,實際上與怡和大班打了個平手。怡和在港樹大根深,收購九龍倉,必有一番血戰惡戰。

反之,淪為公眾公司的和記黃埔,至少不會出現來自家族勢力的頑抗反擊。身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黃集團,各公司“歸順”的歷史不長,控股結構一時還未理順,各股東間利益意見不合,他們正祈盼出現“明主”,力挽頹勢,使和黃徹底擺脫危機。

只要能照顧併為股東帶來利益,股東不會反感華人大班入主和黃洋行。這便是李嘉誠最初的出發點。

其二,李嘉誠權衡實力,長江實業的資產才6。93億港元,而和黃集團市值高達62億港元,蛇吞大象,難以下嚥。和黃擁有大批地皮物業,還有收益穩定的連鎖零售業,是一家極有潛質的集團公司。本港的華商洋商,垂涎這塊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為和黃在本港首席財主滙豐的控制下,均暫且按兵不動。

李嘉誠很清楚,滙豐控制和黃不會太久。根據公司法、銀行法,銀行不能從事非金融性業務。債權銀行,可接管喪失償債能力的工商企業,一旦該企業經營走上正常,必將其出售給原產權所有人或其他企業,而不是長期控有該企業。

在李嘉誠吸納九倉股之時,他獲悉滙豐大班沈弼暗放風聲:待和記黃埔財政好轉之後,滙豐銀行會選擇適當的時機、適當的物件,將所控的和黃股份的大部分轉讓出去。

這對李嘉誠來說,不啻是個福音。長實財力不足,若藉助滙豐之力,收購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誠夢寐以求成為滙豐轉讓和黃股份的合適人選。為達到目的,李嘉誠停止收購九倉股的行動,以獲滙豐的好感。

李嘉誠賣了滙豐一份人情,那麼,信譽卓著的滙豐必會回報—還其人情。這份人情,是否是和黃股票,李嘉誠尚無把握。

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誠拉上包玉剛,以出讓1000萬股九倉股為條件,換取包氏促成滙豐轉讓9000萬股和黃股的回報。李嘉誠一石三鳥,既獲利五千九百多萬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購的九龍倉讓給包氏去收購,還獲得包氏的感恩相報。

在與滙豐的關係上,李嘉誠深知不如包玉剛深厚。包氏的船王稱號,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滙豐的支援。包氏與滙豐的交往史長達二十餘年,他身任滙豐銀行董事(1980年還任滙豐銀行副主席),與滙豐的兩任大班桑達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誠頻頻與沈弼接觸,他吃透滙豐的意圖: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後的和黃經營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馬敲邊鼓,自然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華人行21樓長江總部會議室,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舉行長實上市以來最振奮人心的記者招待會,一貫持穩的李嘉誠以激動的語氣宣佈:

“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基礎上,本公司已經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買匯豐銀行手中持佔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

在場的大部分記者禁不住鼓起掌來,有記者發問:“為什麼長江實業只購入滙豐銀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購入其優先股?”

李嘉誠答道:“以資產的角度看,和黃的確是一間極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其地產部分和本公司的業務完全一致。我們認為和黃的遠景非常好,由於優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虧與其無關,又沒有投票權,因此我們沒有考慮。”

李嘉誠被和記黃埔董事局吸收為執行董事,主席兼總經理的仍是韋理。

記者招待會後的一天,和黃股票一時成為大熱門。小市帶動大市,當日恒指飈升25。69點,成交額4億多元,可見股民對李嘉誠的信任。李嘉誠繼續在市場吸納,到1980年11月,長江實業及李嘉誠個人共擁的和黃股權增加到39。6%,控股權已十分牢固。其間,未遇到和黃大班韋理組織的反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