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如期推出3G手機,致使該公司的3G服務計劃受到阻延,原定於2002年下半年推出的3G服務,可能延至2003年推出。他還指出,除非有足夠的手機供應商,公司可能放緩興建3G網路的速度。此言一出,沃達豐的股價當即下跌4。7%。
和黃集團總經理霍建寧卻表示,沃達豐等眾多國際主要對手紛紛延遲推出3G服務,給和黃帶來絕對優勢。
“對手拿著刀來打仗,和黃則是拿著機關槍來打仗。”霍建寧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寓意是對手延期推出服務,將使和黃有足夠時間拓展市場,從而佔領絕對優勢。
霍建寧說,和黃在3G手機供應上沒有問題。事實上,和黃集團已與摩托羅拉簽訂了價值7億美元的手機供應協議,摩托羅拉公司將於2002年第3季度起為和黃集團供應3G手機,分銷至英國、義大利、瑞典及中國香港等地。另外,和黃還在積極與其他手機供應商洽談,無須擔心手機供應不足問題。
而且,和黃已簽訂多項基礎建設協議。霍建寧表示,集團投放於3G的資金比預計要低,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基礎建設專案,節省了投資成本,可望提升集團的競爭力。和黃已持有英國、澳門、瑞典三地的3G運營牌照,未來的業務規模龐大,規模經濟也將使成本大幅降低,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因此,霍建寧指出,市場投資氣氛已比年初景氣,他預計和黃在3G市場上的佔有率10年內可達20%,部分地區如瑞典超過25%。
因此,對香港特區政府即將舉行的3G競拍,和黃當仁不讓,勢在必得。李嘉誠從房地產行業全面進軍電信行業,是看中了這個市場潛在的巨大發展勢頭,在2G時代即將過去的時刻,選擇和投資3G並搶佔有利的地勢,是李嘉誠對未來電信的一個預期。
其實,在2001年7月,和記黃埔就宣佈將於2002年中期在歐洲推出第三代行動電話網路服務。而沃達豐由於缺乏足夠成熟的3G手機而推遲在歐洲提供3G服務的計劃,給和黃一個更好的機會。和黃的高層表示,公司正全面鋪開3G計劃,並沒有任何押後實施的打算,對3G服務的前景仍然感到非常樂觀。雖然,市場曾普遍對提供高速接入和多媒體服務的3G網路表示憂慮,認為高昂的成本和未經廣泛試驗的技術將令這種服務擔上很大的商業風險。但顯然和黃集團對3G的未來是充滿信心的,和黃在歐洲的3G計劃覆蓋範圍包括英國、義大利、奧地利和瑞典,並且打算將網路範圍進一步擴充套件至亞太地區的香港和澳大利亞。
2001年以來,歐洲的3G牌照拍賣是熱點,也同樣是和黃的重頭戲。英國和德國已經在高價出讓牌照,法國、波蘭以及瑞典等國都在近期要拍賣3G牌照。和黃集團的歐洲化3G策略的重點是集中發展英國和義大利的3G市場。當時,和黃正洽商收購一家巴拉圭第二代行動電話公司。和黃集團積極在歐洲發展3G業務,曾聯合日本NTT DoCoMo與荷蘭KPN公司,成功取得英國的3G執照。但隨後在德國卻因為標價太高而放棄到手的執照,讓予KPN。也有不少人對和黃退出德國市場感到困惑。
李嘉誠說,和黃在世界各地一向有經營2G的移動電訊業務,包括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以及香港特區等地皆有公司。歐洲的電訊業較世界各地發展得都快,移動電訊服務已由語音傳輸邁入資料傳輸,多個歐洲先進國家的政府已開始著手競標3G牌照,供經營者角逐。和黃要做,就必須在國際最領先的市場中,取得最有利的位置,決定策略之後,就立即在歐洲電訊市場中展開部署。經過細密的研究後,認為最有利的做法就是出售歐洲現有的2G業務,轉投資3G。和黃在英國原本就擁有經營多年電信公司Orange,非常熟悉英國市場;對於德國,我們則是新加入者,因此,計劃與KPN合組公司共同競投頻譜為15兆赫的德國3G市場。不過,由於競投非常激烈,最後的競標價格已遠遠超過兩家公司心中原定的預算,且最後只取得10兆赫的頻譜,又明顯不足供兩家公司所共同使用。再加上和黃與KPN公司的業務模式不同,所以,最後決定按成本讓售給KPN,退出合資公司。但是,李嘉誠也表示,如果和黃將來要發展在德國的電訊業務的話,不排除會租用E…plus的頻道。
同時,和黃集團仍然會堅持其在歐洲開展3G業務的戰略。它與荷蘭KPN和日本電訊電話公司結成的聯盟在德國、法國、比利時和英國都進行了3G的聯合投資。在亞洲,和黃集團除了誓奪香港3G牌照,也有意在印度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參與3G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