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計劃才開了個頭,就被實際情況帶跑偏了。
在這種情況下,上級給下級下達命令的時候,不會規定一個特別明確和細緻的“量”,而是會給與一定的伸縮空間。尤其是涉及到戰略層面,一般都會酌情考慮謹慎的下命令。
不過這回特里安達菲洛夫故意不說得十分清楚,到不完全是基於上面這種原因,雖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特里安達菲洛夫之所以要含糊,原因來自於上層的壓力。
佈列斯特阻擊戰結束之後,紅軍的主力基本上都收縮到了明斯克一線,半個白俄羅斯被德軍佔領了,講心裡話,這讓政治局臉上很沒光彩,所以他們對軍委的要求是,一定要穩固戰線,決不能讓德軍再繼續深入了,如果讓德國鬼子打到了俄羅斯境內,那就太沒面子了,畢竟一戰中德軍也沒有進入俄羅斯境內不是?
所以,政治局就劃定了一條紅線,要求特里安達菲洛夫務必將戰線穩定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線。甚至還要提前一些,那就是要求必須守住明斯克、基輔,最好是從現在開始就不要再丟失一寸國土了。當然,政治局也給與了一定的空間。其底線就是第聶伯河,規定必須將德軍擋在第聶伯河以西地區。
這一道紅線讓特里安達菲洛夫有些不高興,按照他的想法,這種寸土必爭的打法是最愚蠢的,以他在內戰時期的經驗看,想要以弱勝強以小勝多,就必須合理的利用蘇聯國土縱深大的有點,不拘泥於一城一池。廣泛的調動敵人,最好是用漫長的戰線分散敵人的優勢兵力。而紅軍則利用戰前已經基本建立好的機械化優勢,快速高效的擊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特里安達菲洛夫相信,只要執行這一套戰術,必然可以將德軍的戰線撕碎,然後一口一口的將敵人吃掉。而現在,軍委給他劃定了一條紅線,還規定他務必不能踩線。而且從這條紅線的範圍來說,空間根本就不夠,並不能達到分散德軍的目的。他尤其對政治局要求的寸步不讓的要求相當的不滿意。認為這簡直就是傻瓜行為。
可不不管特里安達菲洛夫有多不滿,這條命令他還就只能執行,甚至為了貫徹政治局的指示。他還必須違心的命令政委們做宣傳鼓動工作,鼓勵戰士們浴血奮戰保衛蘇聯的每一寸國土。
當然,特里安達菲洛夫是不願意執行這麼呆板的要求的,而他又不能明著跟政治局唱反調,無奈之下,只好很隱晦的表達這一意圖。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變通。是前線將領合理的規避上級不合理命令的一種辦法,屬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那麼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為什麼沒有理解呢?
哎,其實他們並不是不理解特里安達菲洛夫的苦心。而是不能這麼傳達命令。首先,特里安達菲洛夫的行為屬於打擦邊球。這種行為是相當危險的,一旦有個閃失。就很可能自取滅亡。萬一下面的人以為這是特里安達菲洛夫默許他們繼續撤退,一槍不放就退到了第聶伯河東岸,那樂子可就大了。
反正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是不敢這麼去賭的,也害怕擔責任。畢竟他們沒有特里安達菲洛夫的那麼硬的後臺,小特有李曉峰保著,那黑鍋必然就得由他們背,這真心是傷不起。
其次,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認為,就算退到了第聶伯河,這一段的空間還是太小了,根本換不來多少時間。萬一德國人一口氣就衝到了第聶伯河畔,根本不給你多少時間,這怎麼辦?要知道第二坦克叢集的推進速度還是很快的,就這點距離完全不叫事兒。
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很擔心這種情況出現,一旦第聶伯河防線失守,德國人將飛快地推進到俄羅斯境內,那時候政治局能饒得了他們?
這哥倆一合計,認為按照特里安達菲洛夫的方案來,風險太大了。還不如給羅科索夫斯基下死命令,就讓第6集團軍在莫濟裡死扛,能抗一天就算一天。哪怕最後扛不住崩盤了,那政治局也不能指責烏克蘭方面軍沒有盡力,更不能說烏克蘭方面軍違背了政治局的指示。而且就算莫濟裡崩盤了,不是還有第聶伯河防線,還有第16集團軍嗎?再讓他們頂上去,說不定真能將德軍擋在第聶伯河對岸呢?
基於這樣的考慮,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才給羅科索夫斯基下達了死命令。看上去這兩人似乎缺乏擔當,很有一點沒卵用的感覺。但話又說回來,以這二位當時的狀態,恐怕也只能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看看沙波什尼科夫此時是個什麼狀態?雖然他是烏克蘭方面軍的司令員,但說心裡話,他並沒有過硬的靠山,不管是託派還是列寧派他都靠不上,小肩膀自然是有點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