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以李爾文的智慧是能夠理解為什麼一個落後的華夏在此時會顯得那麼重要。只不過有時候她身上所固有的英國傳統思維還是限制了她的眼界。
從這方面來說,那個時代的政治家還就是比一般人牛逼一籌。看看歷史上是誰主張提高華夏的國際地位?羅斯福。從某種意義上說,戰後國際秩序可以說是羅斯福全力促成的。那麼羅斯福為什麼選擇要拔高華夏的國際地位,主張在聯合國內給予華夏常任理事國席位呢?
說白了還是國家利益的原因。要解釋通透這一點,還必須從頭說起。以二戰爆發作為分水嶺,在這個節點前後,國際秩序發生了巨大而深遠的變化。二戰前的國際秩序實際上是由英法為核心的西歐國家所主導的,哪怕是美國,也不屬於主流力量,否則一戰結束之後美國也不會重新回到孤立主義了。而二戰結束之後的國際秩序,則是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所主導的。而其中最核心的也就是兩超——美蘇。
也就是說二戰結束後,國際權力棒進行了一次交接,英法的核心地位被美蘇所取代。而這種交接絕對不是輕鬆愉快的。在這次交接的過程中無疑是充滿了明爭暗鬥的。
實際上這種明爭暗鬥在二戰中就已經體現出來了。還是拿羅斯福舉例子,這位在二戰中拔高了華夏的國際地位,但是卻竭力遏制法國的國際地位,一度的都沒想讓法國成為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答,英法畢竟是之前國際舊秩序的統治者,從一戰開始這兩個國家已經結成了緊密的聯盟,在國際事務中採取了步調一致的原則。而正是英法在一戰後對美國的聯合打壓,才迫使美國不得不繼續玩孤立主義。
羅斯福作為美國國家利益的維護者。恐怕不得不考慮一種可能——二戰結束之後,英法繼續狼狽為奸,再次擠壓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怎麼辦?
美國不可能再一次退回去當鴕鳥了,而且也不再願意當鴕鳥了。所以必然的選擇只有一個——打壓法國。誰讓法國佬不爭氣已經被德國幹趴下了,戰敗國是沒有人權的!
將法國打壓下去之後,英法同盟自然就是很扯淡的玩意兒了。到時候英國也不足為懼。所以,歷史上能看到羅斯福對戴高樂一直很冷淡,甚至可以說很厭惡。僅僅是因為戴高樂法國式的驕傲情緒讓羅斯福看不慣嗎?肯定不是的,老羅還不至於這麼偏激,他所做的一切是大有深意的。
比如同樣的羅斯福也不喜歡蔣校長,一度都授權可以做掉蔣某人。但是他一直堅持給華夏大國地位。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華夏很弱,而且一直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走,提高華夏的地位等於是招了一個對抗英法的強力小弟。
同樣的再看丘吉爾,這位也是政治家,他的政治抉擇同樣可以說很睿智。丘吉爾同樣也不太喜歡戴高樂,但是他一直在幫法國人,為什麼?說到底還是維護英國的國家利益。因為丘胖子很清楚,戰後僅僅靠英國一家是扛不住美國和蘇聯的衝擊的。
而且丘胖子還很陰險,為了達到目的,不止一次的利用美國的輿論給羅斯福施加壓力。迫使美國人做出讓步。請注意,在最初的分割槽佔領德國時,美國人壓根就沒給法國留地盤。等於是間接的不承認法國戰勝國地位。這還是丘胖子暗地裡幫法國使了勁的。
再同樣的,丘胖子為什麼對蔣校長和華夏不屑一顧?認為不必給華夏常任理事國地位?很簡單的道理嘛!他自然知道華夏是肯定更傾向於美國的。而這對英國的國家利益是不利的,按照丘胖子的設想,最好是三巨頭或者四巨頭模式(沒有光頭)。
如果是四巨頭,那英法依然佔有主導地位,可以打壓接著二戰膨脹起來的美蘇。而哪怕是三巨頭,以丘胖子的尿性,絕對會在美蘇之間大搞平衡,來個坐山觀虎鬥。
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次感嘆一句,羅斯福確實很牛。他一手主導確定的《聯合國憲章》真心是神來之筆。這麼說吧,這個《聯合國憲章》基本確立了戰後幾十年的國際秩序。而且為五大流氓合理合法的統治這個世界奠定了合理合法的基礎,而且這個基礎是如此的牢固,再也沒有給任何其他流氓國家(比如說日本)重新合理合法的獲得“大流氓”席位的權力。
哪怕是李曉峰也不得不為這位身殘志堅的老人鼓掌,這一手玩得是在太漂亮了。怎麼個漂亮法呢?且聽往下說。
先說什麼呢?先說說《聯合國憲章》規定的投票問題吧,不是要民主麼?咱們就先從民主說起。
說實話,聯合國的民主真心是有“秩序”的民主,或者說少數人的“民主”。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