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裡,導師大人雖然必須收穫最大,但那也不能讓其他人太落後了不是。除開對政治局大長老的特殊褒獎之外,其他有貢獻的人員也是論功行賞。
李曉峰終於如願以償的擺脫了候補中委的尷尬,成為了正兒八經的正牌中委,與他一起進入中央委員會的還有伏龍芝,作為軍方在中央委員會的唯二成員,他們倆可是很吸引眼球。
不過李曉峰高興歸高興,但也沒有特別高興,雖然他這個二十歲的中委已經很驚世駭俗了,可是跟其他更牛的人比起來,也就不算什麼了。
比如他的好朋友魯祖塔克,這位卓越的工人領袖完成了一次兩級跳,從上一屆的候補中委直接變成了候補局委。是的。你沒有看錯,魯祖塔克進入了政治局!
這種跨越式的發展簡直讓人目瞪口呆,不過更目瞪口呆的還在後面。因為魯祖塔克收穫的不僅僅是候補局委,他還一躍成為了新一屆中央組織局委員,掌控了黨內的人事大權!
要知道,他這個組織局委員可跟以前不太一樣了,根據九大修改的黨章,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將不再一年改選一次(因為確實太折騰了),改為三年一屆。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也就是說魯祖塔克這個組織局委員不出不意外的話可以幹三年!
當然,魯祖塔克領導組織局確實對李曉峰和小斯來說是好訊息。但也不用過於驚喜,因為組織局早已不是1917年那種一人獨大的局面了。同時當選組織局委員的還有莫洛托夫和李可夫,由五個人同時執掌組織局。這麼做好處是避免了一家獨大,壞處是。今後繼政治局之後組織局也將陷入黨內鬥爭的巨大漩渦。
在九大中,除了組織局的變化之外,書記處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第一次在黨內設定了總書記一職。而這個職務屬於斯大林。當然,斯大林這個總書記跟後世天朝的總書記還相差甚遠,列寧雖然在黨內並沒有擔任什麼實際職務,但誰都知道他才是黨的老大。甚至同樣沒有在黨內擔任實際職務的托洛茨基在黨內的地位都要超出斯大林一頭!
除開組織局和書記處的變化之外,最顯著的變化屬於布哈林,因為之前表現突出。布哈林在黨內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當選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副主席。相當多黨內幹部都覺得捷爾任斯基退休之後,這位很可能就要上位接班。
除開這些有益的變化之外。不益的變化也有,一個討厭鬼也被選入了政治局當候補,他就是加米涅夫。此時的政治局除了五位正牌大長老外,還有五個二長老,分別是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布哈林、加里寧、魯祖塔克。
從某種角度說,加米涅夫之所以能進政治局。那就是對托洛茨基某種程度的補償和安撫,因為世界大革命的“暫時”失敗。對老託的打擊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說起來布林什維克內部的變化其實是有限的,現在在臺上的還是那些在十月革命中就站在前臺的明星們,暫時沒人能搶走他們的風頭,甚至可以說今後十年間布林什維克內部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因為這批人真心還都算很年輕!比如列寧,在這一年也才五十歲而已,他這個年紀放在後世的天朝中央領導層,那真是年輕幹部了。
總而言之,像李曉峰這樣的小年輕想要登上最高的舞臺,真心還需要沉澱和磨練,二十歲的他實在是太年輕了,哪怕是在很年輕的布林什維克中央委員會,這位也是最小的!
不過,年輕意味著等得起,哪怕十年之後,李曉峰也才三十歲,而經過這一段的沉澱,三十歲的他必然不會落後於三十歲時的列寧和三十歲時的斯維爾德洛夫。
還是在1920年,當同協約國達成停戰之後,接下來布林什維克們需要關心的更重要的問題就是俄國本身的問題了。不光是這個被戰爭破壞得十分徹底的國家需要重建,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以及中亞一大票剛剛贏得革命勝利的國家該怎麼捏成一團。
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因為在十月革命中列寧可是承認了民族自決權的,按照民族自決權,當年沙皇搶來的那些國家紛紛開始獨立,比如之前說過的芬蘭。雖然布林什維克打贏了內戰,幫助這些國家建立起了蘇維埃政權,但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總不能再次將這些國家吞併吧?
至少在名義上,不管是列寧還是托洛茨基都幹不出這樣的事兒。那麼怎麼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就成為了布林什維克的當務之急。
當時在黨內有幾種意見,一種就是成立一個類似於美國的那種聯邦制國家,另一種則是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聯盟體。熟悉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