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蘇聯來說,轟炸普洛耶什蒂根本就不需要遠端轟炸機,諸如圖-2和伊爾-4之列的中型轟炸機都能從蘇聯出發前往轟炸普洛耶什蒂。比如從敖德薩出發,離普洛耶什蒂的支線距離僅有400公里,而從塞瓦斯托波爾出發,走海上航線離普洛耶什蒂也只有五百多公里。以伊爾-4的航程裝載一噸多炸藥完全可以輕鬆完成任務。
困擾阿爾克斯尼斯下決心轟炸普洛耶什蒂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蘇聯對普洛耶什蒂附近的油田和煉油廠具體位置並不是十分清楚。
是的,一點兒都不開玩笑。可能有同志覺得摧毀油田和煉油設施很簡單,似乎只要派轟炸機過去扔炸彈就成了。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油井的分佈比絕大多數人想象中要廣闊得多,比如歷史上盟軍第一次準備轟炸普洛耶什蒂時,美國人一開始很有些得意的宣佈:“將派遣兩百架轟炸機炸燬普洛耶什蒂的煉油設施和油井。”
而英國人是怎麼告訴自以為高明的美國人的?一名叫福斯特的英國情報軍官很不不客氣地告訴美國人:“兩百架轟炸機覆蓋不了普洛耶什蒂的產油區,那裡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英國人可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這位福斯特先生在戰前長期在普洛耶什蒂工作,甚至當過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的主管經理。他對普洛耶什蒂才更加的瞭解。
而眾所周知,蘇聯在二戰爆發之前同羅馬尼亞的關係是比較緊張的,而且蘇聯人也沒有英國人那麼好的條件,曾經直接參與過羅馬尼亞的石油產業,所以蘇聯對普洛耶什蒂的瞭解是很少和很片面的。
實際上在戰爭爆發之後,紅空軍也曾經打擊過普洛耶什蒂。只不過效果很不理想,在連續四天的轟炸中,前三天基本都在做無用功。幾乎沒能給羅馬尼亞的石油產業造成任何打擊。最後一次對普洛耶什蒂的轟炸是1941年7月14日晚上,六架伊爾-4在750米的高度對菲尼克斯.奧里昂煉油廠進行了轟炸。奇蹟般的摧毀了18座儲油罐,令該工廠停工數週。
不過在此之後,紅空軍就基本放棄了對普洛耶什蒂的轟炸,而改為長期的空中偵察,企圖搞清楚普洛耶什蒂的煉油廠和油田的具體分佈之後,再發動攻擊。
只不過羅馬尼亞人和德國人也不傻,是斷然加強了這個方向的空中力量,不光是嚴防死守攔截和打擊蘇聯的偵察機和轟炸機。還在普洛耶什蒂的幾個重要煉油企業佈置了相當的防空力量。
經過幾次不成功的嘗試之後,阿爾克斯尼斯不得不放棄了立刻去打擊普洛耶什蒂的計劃,至少是不能正面硬闖的。
這還是第一個原因,而第二個讓阿爾克斯尼斯不得不慎重的原因則是來自於遠端航空兵本身。不管是圖-3還是pe-8,都只適合高空轟炸,而大家都知道,高空轟炸的精度實在是有夠嗆的。從歷次演習和測試的情況看,高空轟炸基本不具備精確打擊點目標的能力。
而對普洛耶什蒂的轟炸,又的的確確需要精確打擊的能力,如果想用地毯式轟炸解決問題。那麼就如福斯特所言,兩百架轟炸機都是遠遠不夠的。可能需要數千或者上萬架次的轟炸才能解決問題。
很顯然,紅空軍的遠端航空兵是沒有這種能力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就算有,也不敢盲目的投入。畢竟一旦德國人發現紅軍摧毀普洛耶什蒂的想法又死灰復燃了,那麼必然將陡然增強這個方向的防空能力。那時候就算有那麼多轟炸機,投進去也會損失慘重。
阿爾克斯尼斯的想法很簡單,必須一次性地解決普洛耶什蒂的問題,最好是透過一次轟炸就徹底的癱瘓那裡。所以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實在不敢胡亂嘗試。
而現在,阿爾克斯尼斯為什麼又有這方面的想法呢?原因很簡單,經過一年多對普洛耶什蒂的偵察。尤其是在kgb接手了這項工作之後,紅軍對普洛耶什蒂的瞭解大大增強了。
在kgb的情報支援下。阿爾克斯尼斯的高參們拿出了一套作戰計劃。鑑於紅軍遠端航空兵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覆蓋整個普洛耶什蒂地區。所以最終的打擊目標就集中在了五個最關鍵的目標上。這五個目標是重中之重,全部以“紅色”為代號。
除了這五個紅色目標之外,還列舉了三個輔助“綠色”目標,在完成了對紅色目標的打擊之後,如果遠端航空兵還有餘力,將繼續攻擊剩下的綠色目標。
其中紅色一號目標是羅美標準石油公司的廠區,紅色二號目標是戰前法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