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曉峰收穫意外之喜的時候,有一個人卻很鬱悶,不是托洛茨基也不是斯維爾德洛夫,而是阿爾克斯尼斯。那麼紅色空軍的元帥究竟為什麼而頭疼呢?
依然是為了他所喜愛的遠端航空兵。眾所周知,在圖哈切夫斯基時代,阿爾克斯尼斯就因為優先發展遠端航空兵還是優先發展前線航空兵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雖然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各退一步,遠端航空兵有了比歷史上更好的生存空間,但是優先順序別始終是不如前線航空兵的。
尤其是衛國戰爭爆發之後,一度紅軍嚴重依賴前線航空兵,如果不是前線航空兵冒死出擊,狠狠地打擊了追擊中的德軍坦克叢集,恐怕戰場上的形勢會更加難看。
與此同時,阿爾克斯尼斯一直鼓吹的戰略轟炸,企圖將敵機殲滅在機場上的作戰企圖卻斷然宣告失敗。笨重的四發轟炸機在靈巧的德軍戰鬥機面前吃盡了苦頭,而紅軍又高度缺乏可以為這些四發轟炸機護航的遠端戰鬥機,這就讓轟炸敵人縱深以及機場的行動變成了自殺式的攻擊。反正是損兵折將而戰果寥寥。
這讓軍委當中反對遠端航空兵的勢力是找到了由頭,不斷地抨擊這些耗費大量資源,但實際上卻沒太多用處的飛機是廢物。一時間,阿爾克斯尼斯是壓力山大,他不得不一方面緊急要求上馬新的遠端護航戰鬥機專案,另一方面也像之前的某仙人一樣,想辦法證明遠端航空兵的價值。
新的遠端護航戰鬥機專案說實話一開始進行得就十分艱難,主要是當時各大設計局和生產廠家的能力都趨於飽和了,大批次的生產和改進計劃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實在沒能力上馬一款全新的戰鬥機專案。
所以個設計院所在接到空軍的要求之後。更傾向於在原有設計上進行改進。當時主要有三個方案,一個是在pe-2戰鬥機上加以改進,比如增大油箱;另一個則是米格設計局搞出的米格-5;最後一個則是全金屬化且增大油箱版本的拉-5。
這三款戰鬥機中成熟度最高的是pe-2。之前已經改進到了pe-2m2,再次改進為m3工作量很小。投入生產也很快。但是這個很容易實現的方案阿爾克斯尼斯並不喜歡,因為pe-2作為高空高速戰鬥機,本身更適合去當截擊機而不是強調格鬥效能的戰鬥機。對於防空軍來說pe-2很好用,攔截德軍的轟炸機效果很好。但是對於空軍來說,笨拙的截擊機實在不能同敵人靈巧的戰鬥機格鬥,會被虐得很慘。
所以,改進pe-2雖然簡單,但是阿爾克斯尼斯和遠端航空兵並不買賬。他們希望擁有效能更好的戰鬥機而不是截擊機。
同樣的道理。米格設計局的米格-5很快也被宣判出局,原因很簡單,這貨也是高空高速戰鬥機,其實就是截擊機。甚至米格-5專案一開始就是同pe-2競爭的存在,只不過之前米格設計局工作重點放在了米格-1和米格-3上,對米格-5關注度不高。等pe-2投產之後,米格-5自然也是沒戲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這一次,聽聞空軍要進行新的遠端護航戰鬥機招標,已經處於生死存亡時刻的米格設計局緊急從故紙堆中將米格-5的設計翻了出來,經過一番新創造之後。就投遞給了空軍。可以想象,跟pe-2一個路數的米格-5自然不可能進入空軍的法眼,所以米格設計局又悲劇了。
實際上阿爾克斯尼斯最中意的還是基於拉-5改進的新式拉式戰鬥機專案。因為拉-5還有很多潛力可挖。將金木結構替換為全金屬結構,省下的重量完全可以增大機身油箱。而且拉-5的效能算是比較理想的,至少更合適參加空中狗鬥。由拉-5為遠端轟炸機護航,必然可以減少相當的損失。
而且阿爾克斯尼斯中意拉-5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其風冷星型發動機結構比v型水冷發動機簡單,造價低也更耐用。其實就是便宜,這樣不用佔據太多的資源,也就不會遭自其它軍種的反對。
應該說,阿爾克斯尼斯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全金屬化的拉系列戰鬥機也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前線航空兵卻對此很有意見。
原因很簡單。就出在了那個全金屬化上。這個時空因為某仙人的干涉,蘇聯的航空鋁材雖然不像歷史上那麼緊張。但作為戰略資源,它的使用還是很受限制的。對於前線航空兵來說,寶貴的鋁合金首先必須滿足最重要的戰鬥機也就是雅克-3的生產,雅克-3的優先順序大大高於拉-5,雖然雅克-3因為強調敏捷性和速度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