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部隊則是繼續向前突擊,插入日軍的腹地包抄合圍。
這一手可是相當的狠,鬼子打的如意算盤就是用堡壘消耗紅軍,然後乘機打悶棍。而現在梅列茨科夫卻根本不給日軍這個機會,我的機械化兵團理都不理你的堡壘,直接穿插到你的腹地去搞風搞雨,這時候你的第二線第三線防禦根本就沒有準備好。你丫的拿什麼跟我打。更有甚者,關東軍丟在第一線堡壘中的那些部隊就被釘死了,要麼就被紅軍步兵慢慢吃掉。要麼就餓死困死,你說撤退?撤退的話那些堡壘不是白搭了。更何況往哪裡撤?紅軍機械化部隊已經深入腹地了,你往回撤不是主動找死。
不得不說日軍在這一線的防禦配置是有大問題的,他們以為堅固的堡壘和崎嶇的地形能夠擋住蘇軍。可沒想到蘇軍從這些不好通行的縫隙中穿插了過去,直接將這條所謂的防線打成了篩子!
梅列茨科夫對付日軍堡壘的戰術通報給李曉峰的時候,讓某仙人不由得想到了幾百年在這塊土地上另外一場關於堡壘的爭鋒。那時候對陣的雙方是後金和大明。當年明月很欣賞的孫承宗老夫子就採用了日軍差不多相同的堡壘戰術去對付後金的軍隊,按照當年明月的說法,孫長老用刨坑的方式收復了上千裡的國土,後來是閹黨陷害導致功虧一簣。
這麼說吧。李曉峰還是很欣賞當年明月通俗寫歷史的方式,也收藏了他的大作。但是在孫長老的問題上,實在是無法苟同當年明月的那個結論。
按照孫長老的策略,這是準備一路修碉堡一直修道後金的老家去(頗有點某仙人第一次玩星際時的炮塔戰術),說白了這一套戰術其實就是明軍野戰打不過後金之後採取的下下策。為什麼說是下下策呢?
第一,當年大明本來就財政緊張,修碉堡不要錢?修好了碉堡不要軍隊駐守?養這些大頭兵不要錢?這麼說吧,碉堡修得越多,財政就會越緊張,等到補給線路達到一定的距離時。恐怕不用後金去打,大明自己都崩盤了。
其次,這些碉堡群看似很好很強大。似乎是能擋住後金的兵鋒。但是碉堡始終是死的,只要一天明軍不敢野戰不敢同後金直接交鋒,那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更何況,後金還不一定要去硬啃這些碉堡,圍點打援可不可以,你總不能放著這些碉堡不救吧?不救的話修這些碉堡還有什麼意義呢?
說穿了,堡壘戰術等同於畫地為牢。看看解放戰爭中土共是怎麼修理刮軍的,當一隻軍隊喪失野戰的勇氣和能力只能固守碉堡時,離滅亡恐怕是不遠了。總之碉堡是死的。人是活的,戰場上最重要的還是掌握主動。
就比如現在。當蘇軍狂飆突進的時候,鬼子是傻眼了。這是繼續死守呢?還是麻溜的後撤到第二道或者第三道防線抵抗呢?
關東軍內部的意見是高度不統一的,有的說堅守到底,還有的說必須馬上撤退,鬧鬧哄哄的達不成統一的意見。而梅列茨科夫可不會給鬼子多少思考的時間,他的機械化步兵繼續高速突進,輕輕鬆鬆的就突破了日軍的第二道防線,打到了牡丹江邊。
這時候關東軍才意識到大事不妙,如果讓蘇軍佔領了牡丹江,那之前部署在第一線的部隊將全部盡喪於虎口。在這個時候鬼子才匆匆下達了撤退命令,要求一線部隊趕緊後撤。
實話實說,這已經遲了,因為鬼子在一線的部隊已經基本被紅軍的步兵黏住了,怎麼走?不管碉堡直接撒丫子跑路?那你也得問問紅軍戰士手裡槍炮同意不同意。躲在碉堡裡的鬼子尚且被紅軍強大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更何況跑到碉堡外面去裸奔呢?當然,鬼子不撤也不行,你當梅列茨科夫配置給一線的戰鬥工兵和自行火炮是假的?
這麼說吧,遠東紅旗方面軍在這場戰役中的突破足以被寫進教科書。以第五集團軍為例,在戰鬥爆發的第二天就向前突進了八十公里!僅用了六十個小時就完成了計劃中八天應該完成的任務。至於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只用了五十個小時就推進到穆稜河一線,導致日軍二線部隊根本沒辦法在穆稜河組織防禦,只能倉皇向牡丹江方向撤退,幾乎將所有的火炮全部都丟棄或者炸燬。
結果就是,關東軍第一方面軍所屬的第124師團和第126師團在倉皇撤退中一共損失了五個半步兵大隊的實力,而且還沒能起到一絲一毫遲滯紅軍的作用,他們被蘇聯紅軍快速的繞過、包圍然後殲滅。
而這也直接影響了關東軍在戰役第二階段的局勢,因為倉皇撤退,牡丹江這一線的防線實在是豆腐渣做的。當紅軍第五集團軍和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撲向牡丹江時